基于人性的弱点,比如自私、冷漠、怠惰、盲目、偏执、胆怯、苟且等,一国若无某些人对崇高的政治理念,比如正义、和平、自由等的信仰,恐怕是无法突破瓶颈向前发展——甚至还会逐步后退的。
之所以,若有人能对政治理念,包括“民主”怀抱纯真、热烈、坚定的信仰和理想,不能不说是社会之福,因为唯有此类人,才能择善固执、勇往直前地推动社会集体向前,而不是呆顿停滞,或向下沉沦。这尤其对民主体制相对上尚未成熟的社会而言,更是相干。
至今世界上某些国家的民主化总是磕磕碰碰,或者泥潭深陷,实际上就跟广大民众对民主的认知和信仰薄弱有关。最让人遗憾或愤慨的是:其国之领导者往往对民主态度暧昧,甚至截然扭曲或拒斥之,比如厚颜无耻地宣说“反领导人”就是反民主。民主社会若不能对所不满的领导人提出抗议、批判,甚至施压其下台的话,那还算什么民主?
当然,任何政治诉求和行动都不能违法,但若把人民的政治参与局限至只能通过投票来替换领袖,其他的都是“犯法”或“不道德”的话,那如此社会只能任掌权者趁著大权在握的有利时机为所欲为,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操纵媒体、政府机关乃至选举制度——来巩固其既得优势了。可笑的是还有人把如此操纵视为民主所允许的“做庄”!
民主不断改善中
坊间还有些人提醒不能盲信民主制度,说实在的,本来就没有任何人为的制度是完美的,所以民主一向被视为“相对上”较少危害的制度,而非“绝对”的制度。唯不盲信并不意味著人们就不能对民主保持任何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反而,如此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有其意义和价值的,诚值得提倡、发扬、保温。
即便当下一些所谓“民主”社会,如美国、英国、日本、台湾等,时不时都传出各种课题和弊病,如贫富差距、民粹躁动和金钱政治等,但把问题笼统地归根、归咎于民主是不恰当、不公平的。这诚如极权社会,如纳粹时期的德国和文革时期的中国,也有不俗的经济成长,甚至蛮正面的社会流动,但也不能因此就肯定了极权主义的正当性。
总之,就如某些宗教或意识形态所追求的“大同社会”,民主始终都在不断“摸索”和“完善”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当下社会可被完全拿来代表民主,然后被用来论证民主是“有害”或“失败”的。
民主之路肯定不会一直顺畅,但只因一些挫折、干扰或疑惑就抛弃对民主的信念,甚至犬儒地坐视民主的停滞、倒退,那只会正中那些企图抹黑、颠覆民主的专制主义者的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