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离我国不能说不近,然竟有该国高官离谱地把部分刚好身份是年轻华裔的国人积极行使其参政权——尤其那些上街抗议当权者的——视为“想改变马来人主导的原则”。虽表示这乃其个人“印象”,唯如此草率、片面兼欠敏感的印象,著实没必要道出来,因为这诚只暴露了其自身见识和理念之肤浅。
原以为把华人,尤其华青的政治行动主义曲解为“不满”、“挑衅”、“羞辱”马来人乃当权者的惯用伎俩,没想到连邻国也有“专家”如此以为,实有点意外。当然,本国某些评论人、媒体人等,也老爱配合当权者的论调,或隐或显地剑指华人,其表面上虽声称应超越种族思维和利益,但逮到机会时,则又大炒“华人vs马来人”的课题,若非奉劝华人要“感恩”、“识时务”,就是调侃、讥讽其“浮躁”,甚至渲染、谴责其“仇恨”。
问题被“种族化”
如说一些刚好是华青的不良言论或行为,就被大事渲染为“民族性”问题,接著生硬地扯到族群政治的“残酷现实”,对华社的水准或处境大表“忧虑”、“惶恐”、“哀悼”等。如此选择性地给一个族群定调、定性、定格,虽说也是不少论者,乃至学者的通病,惟于本国,却总是有自觉或不自觉地为权势者“和音”之嫌。其中包括某些很爱“打板正义”者,不仅把任何政治纠葛都简单地诠释或牵连至族群矛盾,还总不会忘记两边都要各打五十大板。
实际上,诚如某些论者已很冷静、中肯地指出的,今天某些国人对政治,乃至社会现状有诸多不满,即便某些场合或平台上的表态者,有较明显的某族群成分,但其背后的促成因素曲折复杂,绝非如那些泡在族群对立、竞争思维酱缸里太久者以为的那么简单直接,总是把其解读为某族要“造反”。当然,不能否认后者实际上并不笨,只是刻意要把问题简单化来转移视线,尤其是要寻找替罪羔羊,以挫折新冒起的民权意识和行动主义。
最令人遗憾的是连华社本身之内,也有些政客和论者,不晓得是真如此以为,还是昧著良心,不惜插上一脚一再给华人,尤其华青背黑锅、吃死猫,绘声绘影的渲染其“种族主义”、“沙文主义”等,尤其爱把新媒体上的黑点夸大为黑板,以至连明明因在乎、关切家国之大我利益者而走上街头者,也被抹黑为“挑衅”、“挑战”某族。虽实在不想套用某些时评人的烂逻辑,但忍不住要“学舌”的是:一国内有如此论者,实在是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