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看似憨厚的黑白熊猫不同,体积较小的马来熊吠声如狗、爪子倒勾且锐利、长达20公分的卷舌与看似凶狠的面部表情,也让马来熊无法得到自家人民的镁光灯关注,过去30年锐减30%的数量,已让它成为濒临绝种动物。
马来西亚婆罗洲马来熊保育中心创办人黄修德表示,此前预估沙巴州内仅存1万只马来熊,尽管目前没有明确数字,惟肯定比另一稀有动物──人猿来的更少,这可从过去10年大面积森林被破坏看出倪端。
“提到我国独有的动物,一般民众都会想起马来貘、人猿或犀鸟,鲜少人知道我们也有全世界最小只的熊,胸前拥有独一无二胸斑的马来熊,或许这和成年马来熊看似凶狠有关,但其实马来熊如今也处于被赶尽杀绝的境地。”
“我1998年到沙州研究马来熊时,发现当地人喜欢猎捕小熊当宠物,因为小熊样子呆萌可爱,会像小狗般吠叫。但小熊长大后,因为长期被关在铁笼而变得更具攻击性,饲主若不改用更大铁笼囚禁,就直接杀了食用或剥毛皮。”
他日前接待万达广场广告和宣传部总经理苏圻伟,与一众媒体到访马来西亚婆罗洲马来熊保育中心,并介绍保育中心的设施时,向媒体如此表示。《东方日报》为唯一受邀中文媒体。
猎捕取胆汁熊掌
黄修德补充,喜欢把马来熊当宠物的一般是甘榜或园丘居民,视为消遣时间的宠物,不过如果你仔细看著被关在铁笼的马来熊眼睛,你只会看到无尽的痛苦与哀怨,不解自己为何被囚禁!
“很多所谓的‘宠物’都在受苦,完全没有被宠爱的幸福感,只是被长期禁锢的折磨;马来熊和其他可被驯服的动物不同,他们野性较大,我们6年来先后照顾了44只马来熊,深切明白他们不可能被驯化。”
而被华裔视为滋补圣品的熊胆汁与熊掌,则是许多猎人猎捕马来熊的主要原因,尤其我国超过49%的中药店都有售卖熊胆,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他说,在长期近距离研究马来熊下,兴起建立保育中心的念头,并于2008年在沙巴野生动物局、沙巴森林局、动物和人类土地权益组织的协助下,成功建起马来西亚婆罗洲马来熊保育中心。
发情期短 母熊一生顶多4胎
谈到频繁交配以提高马来熊数量的可能时,黄修德坦言马来熊的发情期很短,加上照顾小熊期间不能交配,平均一只活到15岁的母熊终其一生,若能生出3到4只小熊,已属于相当多产。
“母熊进入发情期时,公熊会循著气味找到母熊,两只熊呆在一起‘谈谈情,说说爱’几天,这时母熊还没正式接受公熊的‘交往’,只是单纯发情,直到进入排卵期,只有一天或几个小时小窗口,才会连续交配多次,之后公熊就会离开。”
“母熊需要怀胎93天(约3个月)才生出小熊,然后就要把小熊带到2至3岁,体型和母熊一样大之后,才会让小熊离开。有时母熊也会生出双胞胎,但我们一般估计双胞胎只能存活一个,因为奶水不足加上难找食物,母熊一般只能照顾一只。”
询及马来熊对森林的重要性时,黄修德笑言马来熊身兼数职,包括森林医生、工程师与农夫。
“马来熊喜欢吃白蚁补充蛋白质,就像医生帮森林大树驱逐寄生虫,控制白蚁侵蚀大树的速度;马来熊爬树筑巢或找蜂蜜时,会用尖爪拨开树干或蜂窝,挖开的树洞也成为犀鸟或飞鼠的现成巢穴,就像是建房屋的工程师。”
他补充,马来熊在挖掘泥土找昆虫果腹时,就像农夫不时翻土,帮助混合土壤激发养分,吃下野果后的大范围活动,也能透过排便帮助果树播种,因此是不折不扣的“森林农夫”。
圈养太久失野外生存能力
提及马来西亚婆罗洲马来熊保育中心如何协助马来熊重返森林时,黄修德指主要是训练马来熊找回本能,从觅食、爬树到筑巢,惟许多马来熊被圈养太久,逐渐丧失在森林生存的能力。
“我们尽量让马来熊从小接触森林,因为小熊的本能还很强,闻到白蚁或蚯蚓就知道是食物。如果被圈养太久,即使把蚯蚓丢到面前也不懂怎样吃,我们在训练期间就跟著马来熊进入森林,教导它如何找食物。”
“爬树是马来熊野外生存的必备技能,但手臂肌肉和爪子力度必须从小训练,长大后肌肉才会相对有力,即使身体变笨重,也能支撑身体继续往上爬。就像靠双手存活的人猿,从小会抓著人猿妈妈胸口的毛,锻炼自己的手力。”
他说,爬树让马来熊远离潮湿与危险的地面,保持身体干燥,40公尺的树冠层高度也能避开水蛭、老虎和猎人的目光。
“很多马来熊被圈养太久,变得粘人甚至有表演欲,例如我照顾很久的玛丽和福隆,几乎每次看到饲养员都会要求抱抱,甚至有只马来熊不惜弄伤自己来博取注意力,因此必须掌握它们的性格。”
问到对那只马来熊印象最深刻时,黄修德笑言是2011年出生的玛丽,因为当初从沙巴野生动物局接手时,发现玛丽的头很大,脸部看似也很成熟,四肢却很短,后来发现是饲主没有喂奶,以致玛丽严重缺钙。“不过玛丽很粘人,她是少数我愿意放心和它玩的熊,因为马来熊野性难驯,很多时候熊掌一挥或一抓,都容易致伤饲养员。”
最大天敌是老虎与同类
许多华人喜欢称呼马来熊为狗熊,因为身高只有120至150公分的马来熊,在地上以四肢爬行时像狗,吠叫声与举止也像狗,巫裔同胞则喜欢称之为BeruangMadu(蜜熊),因为马来熊喜爱吃甜腻的蜂蜜。
马来熊出没在东南亚各国森林,包括东印度、中国南部、柬埔寨、辽国、缅甸、泰国、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和婆罗洲,惟随著森林面积不断消失,加上人类的猎捕,许多地区的马来熊可说是所剩无几。
黄修德解释,撇开人类,马来熊最大天敌为老虎和其他熊,即使马来熊在生物学上属于食肉目一族,却是杂食性动物,与主动猎取其他动物的老虎不同,一旦相遇也会被老虎打败,不少研究发现,森林老虎粪便出现马来熊骨头。
“几年前曾有一只处于追踪研究阶段的成年马来母熊,被一只21尺长的大蟒蛇吞噬,即使马来熊的双臂有力,惟还是不敌蟒蛇的蛮缠力,被勒昏后吞噬。”
属杂食动物不挑食
他说,其他熊类甚至马来熊自己,也会把同类(马来熊)视为天敌,由于森林生活环境困苦,除了强敌环伺也难找食物,一般马来熊的生命只有15到20年。
“马来熊属于机会主义觅食者,对食物可说是来者不拒。森林植物进入开花结果期时,马来熊主要以野果为食,包括季节性的橡果和野生榴莲,而常年结果的无花果,则是货源最充足的野果选择。”
“如果找不到野果,马来熊就吃节肢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例如白蚁、蚂蚁、蜈蚣、马陆、蚯蚓或其他小动物;而蜂蜜则因为很难找,被奉为马来熊的高级食材,喜欢吃甜食的马来熊一般用灵敏的嗅觉找出蜂窝,再用锐利的爪子和犬牙挖出来,慢慢吃。”
马来熊活动范围大多在地表或林冠层,平时除了觅食就是爬上树晒日光浴或睡觉,而爱干净的马来熊常为自己整理仪容,尤其是在觅食与爬树时属重要“工具”的熊掌,更犹如宝贝般不断擦拭。
研究马来熊全球不到5人
目前全世界只有不到5人从事研究马来熊工作,而身为第一人的黄修德坦言,保育动物需要庞大金钱与人力资源,尤其当保育动物不属于受欢迎且可爱的动物时,宣传上需更大助力。
“坦白说,若你问马来西亚人,尤其是马来半岛人民,马来熊有何特征,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张大嘴巴,想了半天却还是一片空白;因此我设立保育中心的目的,除了拯救与研究马来熊,更重要是让更多人了解什么是马来熊。”
他坦言,保育中心在2008年设立时只有4个工作人员和7只马来熊,并在努力推广宣传下,逐渐获得各方企业的资助与大专院校生物科系人力援助等,如今也拓展至222名职员与35只熊(13只公熊和22只母熊)。
“保育中心占地2.5公顷,其中两公顷属于森林保留地,作为马来熊重回森林的天然训练场,加上两间可容纳40只熊的熊屋,让他们晚上可以回来休息。”
他说,保育中心去年正式开放让公众参观,至今累计超过5万名参观人次,这归功于保育中心隔壁,已经营业超过30年的西必洛人猿保育中心,为马来熊取得更高普光率。
“尽管如此,我们依旧需要更多的金钱和人力援助,平均每月保育中心的营运费高达6至7万马币,其中马来熊的伙食费就高达1万2000令吉,平均每只马来熊一年需要1万5000令吉才能养活。”
万达集团资助保育马来熊
代表万达集团移交1万2000令吉善款给保育中心的苏圻伟表示,万达广场过去透过广场“秘密花园”售卖鱼饲料和回收宝特瓶,资助国家动物园、天猛莪森林保留区与海龟保育运动,这次则把资助目标转到马来熊保育中心。
“我们找了很久,发现马来熊属于受保护的稀有动物,却仿佛‘爹不疼娘不爱’,少人关注,因此找上马来西亚婆罗洲马来熊保育中心,希望藉著这次移交支票的机会,了解更多马来熊的问题。”
他指出,万达广场已聘请设计师草拟马来熊产品的图样,未来或会在万达广场售卖相关产品,并把产品所得全数捐给保育中心。黄修德表示,保育中心非常感谢与欢迎万达广场的善举,也希望能与万达广场集团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