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资深相声演员姚智祥表示,在当年的中国,相声属于文艺晚会的重点节目,一般文艺晚会备有歌唱、舞蹈、话剧、杂技等节目,但没有相声就不是完整的文艺晚会,相声就是从这文艺晚会开始发展起来。
也是马来亚大学相声组创办人兼导师的姚智祥在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大马的相声活动发展,以1980年代算是火红火热,当时吉隆坡、马六甲及槟城等州属,都有举办全国相声观摩赛,并一直延续到2000年。
他指出,中国相声名家马季在1992年来到大马,一方面旅游一方面交流相声,经过马季的调教,由马季的徒弟姚新光带动下,相声文化开始慢慢在国内传承下来。
“由于中国相声非常出名,1980年至1990年,连带把大马的相声也带动起来。尽管如此,中国目前的相声有放缓的迹象,文艺晚会开始由其他受欢迎节目如小品来取代,相声没有再作突破。”
缺少表演平台
他说,在大马,推动相声的标竿组织乃是姚新光成立的飞蒲文化艺术中心,协调举办多届全国相声公开赛,长期与海外曲艺团体保持联系,并培养不少大马相声演员。
姚智祥1993年毕业于马大后,就筹办马大相声组,朋友就要求他继续指导相声组,于是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到马大相声组教课,也举办表演,一直至今,去年庆祝成立20周年纪念。
“在马大推动相声活动的难题不大,反而是接触相声的人士很少,许多人不懂相声是什么,北马及东海岸的人也不懂。”
他说,马大相声组每年都有新生参与,估计每年培训7到8位相声演员,不过,外界没有一个平台让这些演员演出,原因是相声在大马还不普及,所以他们不视相声活动为职业。
许多马大毕业生离开校园后,各散东西,有者已返回家乡,有者留在吉隆坡,有时受邀去演出相声,他会要求在吉隆坡的相声演员一同去演出。
中国大师频来表演 霹州掀热潮
银州相声坊负责人刘道南指出,霹州的相声活动在1980年代后期,主要是由霹雳文艺研究会的时任会长郭绪益,积极去推动表演。
他接受本报访问时说,在1988年,霹雳文艺研究会与三德中学华文学会联办霹雳中学生相声观摩赛,当时华文学会主席是现任尊孔独中校长潘永强。
“1990年代,育才独中及深斋独中积极推动且每年举办班级相声赛,两校栽培了不少相声新苗,还获得前来讲学及表演的中国相声大师马季的称赞。”
他说,霹州相声表演热潮的掀起,当推马季频频带领中国演员前来表演。1990年5月,马季带领中国十一大笑星团到实兆远演出及同年10月在怡保的“国际相声大汇演”。
马季于1992年也到怡保作相声示范表演,在1993年设立培训班,马季的徒弟也到怡保在育才独中举办培训营,让州内喜爱相声的学生及公众参与。
可惜的是,到1990年代末,因为各种因素包括缺乏赞助,霹雳中学生相声观摩赛从2000年起停办,后期只剩下育才独中及深斋独中坚持每年举办班级相声赛。
吁乡团多办活动推广相声
姚智祥指出,在大马,若没有可以发挥的平台,相声是很难讨生活,搞艺术活动是活不了,何况还要养妻活儿,不可能扔下生活去搞艺术。
他表示,全职相声就是商业的一种方式,就如拍电影,艺术与商业兼顾,演员必须环顾票房、观众及现实,那么才是相声的生存之道。
“目前与多个志同道合的相声爱好者应邀出席活动,以业余性质演出相声,能令他们擦出新火花。”
他称,当初在马大,就是靠不停地演出及示范,让年轻人观看及接触相声,此外,也会应邀表演,带领马大相声队演员去演出,他也呼吁乡团多举办相声活动。
他说,许多乡团在举办活动,主要是办挥春、舞蹈、歌唱、舞龙舞狮等,但没有举办相声活动。“也许主办单位认为其他活动能吸引更多人,相声却不能。”
银州相声坊负责人刘道南说,较为有组织的相声团体,已走向商业性质,希望这种中华民间艺术,能在社会更普及,除了让民众享受相声所带来的欢笑外,也从中获得教育。
霹州复办观摩赛
他指出,相声具有反腐、讽刺社会丑陋及不公、人性的弱点,但也有歌颂美好的事件,如果要推动相声活动,就应该从学生开始进行培训。
他希望商业团体的相声演员或工作者,以推动中华民间艺术的责任为重,著重各阶层的推广工作,把相声艺术推展到华团、乡会及学校。
“在近5年里,霹州开始复办州级中学生相声观摩赛,例如‘近打县中学相声观摩赛’、2013年在全国华人文化节时举办霹雳相声观摩赛等。”
他表示,在霹州政府非伊斯兰事务单位主催及州内多个华团组织协办的2015年霹雳青少年相声观摩赛,获州内25所学校包括5所独中共40队参与。他指出,该观摩赛能成功举办,主要是华校督学向霹州教育局长取得同意下发信给各校,鼓励校方派出学生参赛。
从模仿中学起 注重本地语调
育才独中相声队学员刘科慵(17岁)及林浩文(17岁)表示,他们会参考及模仿中国著名相声演员,但由于中国的用词,不是所有大马人都懂,担心无法引起共鸣,所以也参考本地相声演员的脚本,注重本地语调。
他们受访时指出,在初中一参加相声队后,每年都会在学校活动中参与表演,包括每年在怡保百利广场举办的学校美术展,让他们吸取经验,但就没有参加校外的公开观摩赛。
其中,在2011年校园相声比赛,刘科慵面对挫折感,因而在2012年选择退出了相声队。
要背很多东西
当时他认为,相声很复杂,也令他感到烦恼,毕竟有太多东西要去背。到了2013年,相声队顾问老师重新劝他归队,并与学姐搭挡参加配合全国华人文化节所主办的全霹雳青少年相声观摩赛,并夺得优胜奖。
刘科慵及林浩文指出,相声队的学兄学姐毕业后,相声队资历较深就是他们,于是负责指导初中的学员,相声队7名学员中,只有5人较为活跃。
国内贪污事件、董总问题等 融入大马题材 脚本内容生活化
现代相声与20年前有很大的差别,人们以为相声是很古老的民间艺术,其实一点儿都不古老,现代相声的内容都是年轻题材,关乎身边日常生活,耳熟能详的人事物。
姚智祥说:“大马观众认为相声离他们很远,但如果有留意本地演员的演出,其实是一直在改变,并融入本地的特色,如国内贪污事件、董总、承包商问题等,都是大马的题材,大马人看过之后,就会感觉不一样。”
相声不古老
他说,只要有人继续推动及演出相声,相声一定会传承下去,虽然相声呈现手法是古老,但脚本内容可以是新的,每场相声都可找到新的东西。
他指出,只要有人懂得将新的元素套进相声手法,大马的相声一定能发展,绝对不会局限相声的发展。
育才独中相声队顾问老师胡丽珍表示,她对相声并非很专业,但凭著她过去对相声的观察,来训练相声队学员,已有年资的高中学员指导初中学员,一代传承一代。
她指出,高中生也有参与校外的培训营,并把所学到的知识及技巧,带回学校教导相声队学员。
该校将在今年11月主办相声一日营,公开给校内学生参与。
传达讯息灌输道德
育才独中相声队顾问老师胡丽珍表示,20年前育才独中已有相声队,由时任刘道南老师负责带领,刘老师离开学校后,就由她负责接手相声队。
她受访时说,相声是非常有趣的活动,在呈献的过程中,能让观众会心一笑或开怀大笑,相声也传达著讯息,例如灌输人们道德的礼仪、礼貌等。一些相声脚本也针对社会不好现象,让人们看到社会问题并给予指导,相声不只带来欢笑,也是潜移默化的教育。
她表示,该校每年都举办相声比赛,每个班级都必须派一队参赛,通过这个校园比赛方式,以寻找及栽培新一批接班人,把相声活动传承下去。
胡丽珍表示,相声队在校内不是一个正式学会团体,而且在学术上也不获学分,相声队只能在学会活动以外的时间,为相声队的学生进行练习。
该校相声队学员不超过10人,她要求该校联科活动主任从明年起,将相声活动列为正式学会团体,让学生获得学分,鼓励更多学生参加相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