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民主国家,在非选举年,政府想怎么花老百姓的钱,是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这个过程有几幕场景:财政部长先展示公文包里的文件,以及过后排山倒海而来的评论。(评论员认为,财政部长黑色公文包的文件和去年没有太多不同)
经济分析会集焦在以下事项:马来西亚家庭将受到怎样的直接影响?投资基本建设的长期收益如何?政府会否进行结构性的改革?政府会否改变治理经济的模式?
政治分析家也会观察,政府会讨好哪一类型的选民,例如牺牲或照顾某些选民的利益,哪些政府部门∕州属及相关单位受到奖励,哪些被忽视。
金融界的朋友指出,评级机构奉承本次预算案,并采用了更多的政治视角;不论是建议或评论皆称(因为特殊原因,此举被视为不怀好意),若是供应法案失败,政府或将倒台。
反对党的“另类预算案”也有一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考虑,但它至多只是一份热切的声明,而非“另类预算案”草案的内容。
大马民主与经济事务研究中心(IDEAS)的同事们忙著回应媒体对预算案的谘询。尤其是涉及民生的部分。例如,人们是否应降低对政府的依赖?特别是考虑到石油和天然气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后(一份对宏观经济的敏锐分析对此将有俾益)。解决公众对政治领袖及政府机构的信心也很重要,因为它们对经济息息相关。
某些人把本次预算案抹上“劫富济贫”的色彩,指财案提高年收入60万令吉以上者的纳税率。但这与之前政府推行消费税(GST)时,宣称将降低所得税的说法自相矛盾。这也是对罗宾汉典故的错误理解(罗宾汉实际是将“不义之财”归还给正当的拥有人)。
去年,我提到大马民主与经济事务研究中心建议政府推动“让纳税者金钱更有价值”方案,方法是改善马来西亚的公共承包制,采购周期加入新制,加强调查程序和惩罚性行动,使公众参与;利用简化的电子平台上的采购信息,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问责制,并确保公私合作也必然按同样的规则,包括政府的项目也是如此。此点应特别关注,因为政府有意在大型基建项目中采用官民合作模式。许多政府部门表达了对这项改革的支持,但仍未能付诸实行。
今年,大马民主与经济事务研究中心(IDEAS)是国际开放预算调查的当地伙伴,大马在透明度方面取得46分(总数为100分)。政府应向公众提供更多资讯,如新的税收措施的潜在贡献,税务开支、额外开销及隐性负债(我们获悉,有关机构已使用措辞强硬的信函,指出政府在未经国会批准下,为某些公司提供担保)。
马来西亚的开放预算调查,在公众参与部分只取得可怜的12分(总数为100分)。主要是因为行政机关没有为公众提供参与空间,在国会也没有公开听证会,公众没有正式管道确认方案,也没有机构进行审核。
在审计机构的评估中,马来西亚最终拿下体面的67分(总数为100分),主要是国家总稽查师作了许多努力,让公众了解实况。事实上,许多人期待他的报告,因为总稽查师报告是深入了解政府开支的少数文件。这也说明了,为何联邦宪法对国家总稽查师的权力,以及出任该职者的品德和人格有严谨的要求。
总稽查师证实,公帑总是轻易浪费。在这段非常时期,更应授权更多机构检查政府开支。如果此例确定,日后的附加供应法案就会反映此点。自以为逃过审核者,日后将插翅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