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从308大选大败到505大选惨败,输剩7国11州议席而被讽刺为“7/11便利店”,马华中央领导层痛定思痛,著手推行一系列革新计划,其中以“团结势更强”、“文明磁场”、“十大经济方略”这三大改革运动为主要计划。
大家都知道,所谓改革运动,不是发表文告或召集多场大大小小集会,包括设饭局,和代表们见见面握握手,然后发表一些说话勉励出席的州级领袖、区会执委同志后,就是改革运动。
当然,改革更不是中央领袖到各地访问,然后由一批鲜少在民间露面的地方诸侯围绕部长级的人物,吹捧并要求拨款等。否则,马华不论怎样改革,若只有漂亮的口号,难以赢回选民的支持。
马华在1970年当陈修信出任总会长时候,在1969年大选蒙受惨败,工商部长林瑞安、卫生部长吴锦波均告败北。槟州政权也易手,马华王保尼将首长宝座拱手让人。过后,陈修信委任林敬益、李裕隆及陈忠鸿等人掀起改革运动,顿时获得民间热烈响应。然而改革派的革新计划,被当时地方保守派领袖阻挠而功败垂成,最后,陈修信把大批改革派领袖先后开除党籍。
老诸侯的控制
被开除党籍的马华改革派领袖纷纷加入时由槟州首席部长林苍祐领导的民政党,加强民政党政治力量,使民政成为全国性政党。虽然马华是我国唯一代表为华族争取权益的政党,但是马华在华裔选民居多的槟州,首长一职易手后迄今都没有机会重圆。
今天,马华中央领导层推出“改革运动三部曲”,必须认真和果敢的进行,除了党内改革,党外包括在内阁及华社的表现都要全面革新。党内,不能再暮气沉沉。很多马华候选人在大选中输到灰头土脸,区会领导层面孔还是没有改变。旧人不肯下台,充满干劲的新人就完全没有发挥余地。即使很多新人有新思维、新计划,在地方老诸侯的牢牢控制下,根本寸步难移。
尽管有些地方诸侯在大选中多次落选,可是完全没有退意,有人还千方百计准备在第14届大选卷土重来。即使在大选中又一次失败,自己也没有任何损失。这种视党产为自己家产的领袖,已严重阻碍新一代的表现机会,也使地方上党组织和党活动,不是陷入冬眠就是死气沉沉。
从2000年开始,尤其是在2008年大选之前,大批年轻专业人士都舍弃马华公会而加入行动党或公正党。最讽刺的是,现时很多行动党和公正党的新生代,都是来自由马华兴办的拉曼学院或拉曼大学。马华所栽培的莘莘学子,为何大都告别马华?领导们必需正视这个问题。
马华要翻身,要重新夺回失地,对内的改革一点都不可以马虎。除了正视恋栈权益而不肯下车的地方诸侯阻挠新生代出头,马华必须采取大刀阔斧手腕除掉党内不健康元素,不能任由支会或区会出现“家天下”的现象,把许多有识之士拒于马华大门外。
马华选择“团结势更强”为首部曲,不应只团结支会、区会内部。中央领袖应该对各区会一视同仁,不活跃的、阻拦新人表现的区会领袖,必须设法一一除去,勇敢地让新人有一个发展的空间。马华党产不是私人财产,不能任由地方上的老臣子左右大局。多年来,很多马华区会没有主办党干训活动,没有到新村与村民对话,区会主席与支会主席互不往来等,这些内部尚不能团结党的问题还未能解决,又怎能安邦兴国取得广大华社支持?
马华须积极争取
马华在内阁的表现的确比起以前有很大改进,而最近推出的十大经济方略对马华未来,成败是一项重大的考验。华社在国内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马华必须力保华族现有的经济地位,就必须通过内阁争取。
多年来,华商在国内可发展的经济范畴愈来愈狭小,竞争条件也愈来愈困顿。马华不能再缄默,而是要积极争取。
通过巫统门槛巧取豪夺国家财富的政治人物比比皆是,这些政客热衷抢夺国家经济蛋糕,华商只有靠边站。马华鼓励更多华裔踏出海外,到中国开拓新事业,以寻找更多的商机和就业机会,确是无可厚非;但是马华更应该争取的是,让华商们一起分享国内的经济蛋糕。
马华总会长廖中莱一直尝试为马华开拓新意境、新天地,希望马华推出的改革三部曲后,达到预期的交效果。华社都看到,廖中莱不希望在下届大选中再一败涂地,不愿意看到马华从“711便利店”变成“1+3大马彩”。
廖中莱带领大队进行大改革,许胜不许败,马华要突破现时各种困境,马华基层必须给予他全力支持和配合各项改革方略,才有机会重振声威。问题是:马华全体上下都会给予总会长鼎力的支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