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善用你足够流畅的中文阅读以及表达来认识中国,这是你的优势。”
一位中国教授在比较多位外国学生留华的学习表现后,向我们说。我们能够流畅的阅读以及沟通,是融入到当下中国社会的必要条件,尤其中国人很强调你认不认同他们,理不理解他们。
对非亚裔的外国人而言,相貌天然的差异,使得他们无论中文说得多好,都必然被视为他们时刻都在比较著境外境内。一个在中国人社群的异乡人。
亚裔外国人, 如我们、日本、韩国、越南、柬埔寨人,外貌的相近,天然的抹平了融入的第一门槛。中国人很容易视你为自己人。我们有时候也陷入迷失。迷失的意思是作为异地的中国与出生国的界限模糊了。我们貌似纳入了他们。
但是要保持观察,就必须把自己和中国隔开一个距离,寻找陌生感,而不是麻痹于熟悉感。虽然人都有创造舒适圈的动物本能,如小鸟筑巢、野熊寻洞。寻找陌生感就如自己行走在荒野丛林之中,时刻保持警惕。
在战时, 这种接近动物的本能救了许多人的性命。在太平盛世,只能时刻保持一个观察者身份,提醒自己,这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在哲学研究里,这叫做怀疑主义。当代中国最不需要的就是怀疑论者。当个怀疑主义者,首先要面对周遭对你的侧目、质疑及标签:怪人。
我举一例在大学图书馆的观察日志。我每次上厕所时都注意到大家上厕所的声音。有人蹲厕讲电话、打游戏,各种声音配合著大便掉入马桶的声音,实在有趣。
我到过东京, 也对东京民居以及商场里的马桶设计感到好奇。日本人对身体的气味以及声响有近乎偏执的排斥,当然AV片的情节除外。他们马桶的设计除了有喷香除臭的功能外,还有按钮播发各种音乐、水流、鸟语等的音乐。这些小设计就是希望门板外的人避免听到大便掉入水中的咚咚声。
有一天,我去图书馆小解,背后蹲厕的门板传来梁静茹的歌曲《勇气》,刚好播到副歌,以及同学畅快的噗噗咚咚声。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