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巴巴拉塔奇曼(Barbara Tuchman),1981年的文集:Practising History,翻译本:《历史的技艺:塔奇曼论历史》(张孝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撰写了一篇短评。
我写了一句:“好的历史写作应该像连载故事般,吸引读者捧读,手不释卷。”我记得塔奇曼在书中讲过,要引注,前后翻了一遍笔记、眉批、标记,找不到。截稿时只好当成个人解读,免掉了注释。明明她有讲过,怎么会找不到呢?
这个疑团吞进去,成了一团和气那么大一肚。最近我介绍一位研究媒体的硕士生读毛尖阿姨,传给他几篇毛姐姐的微信转载长文,请他去找文汇报的原件,方便以后引注。
昨天,有两位博士生,到翔安图书馆查档来访,我顺便去楼下的阅览室,翻翻文汇报,找找毛姐姐的豆腐块专栏在哪里。
研究新叙述结构
一瞥看到文汇报副刊《学人》(2016.3.18,第236期),俞敏翻译了London Review of Books《伦敦书评》(2016年第二期)转载安德森回忆录ALife Beyond the Boundaries:A Memoir的片段Frameworks of Comparison。
伦敦书评刊出这篇节选,我读的是网络版,做了笔记。读著俞敏的翻译,“这种研究需要一种新的叙述结构,更接近报纸上的小说连载,而不是一般的学术型历史作品”,醒目在我眼皮前经过。原来在这里!
我赶快翻自己的笔记:“这种研究的结构,呼唤的是另一种写作的方法:如连载小说般的写作。”仿佛神启召唤般,离散的句子,在晨读中彼此寻得。
当书中的句子来找你,捉迷藏就开始了。书蠢就爱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