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国民型中学在华文教育的发展过程将会越来越显得重要,特别是华文独立中学增加无望,但申请就读的学生却不断增长的情形下,问题更为突出。
虽然我们号称有1200余所的华小,但学生往华文中学之路如果断层,学生的华文基础将难以得到延续。今天,到底有多少的学生不在独中或国民型中学就读而能继续保有对中华文化,以至于具备驾驭中华文字得心应手的能力?国民型中学如果其应有的中华文化特征荡然无存,试问中华文化的香火是否会因为教育的折损而无法继续燃烧?无法持续发展?
50、60年代,独立中学在董教总的奔走下,独中教育这些年确实引起了华人社会普遍的认同与肯定。当全世界一流的大学都对独中生另眼相看时,独中成功的办学模式就不需要太多溢美之词,家长用行动说明了一切。
以前独中需要敲锣打鼓来召唤华小学生,不然就会落得“门前冷落车马稀”。现在不少南马的独中却到了一位难求的地步,令得华社悲喜交集。
华教举步维艰
喜的是华人社会守得云开见明月,总算看到独中的办学成果。悲的是独中办得再好也无法获得国家认可。承认统考,就如镜花水月。
华人社会应该看清,政府在单元主义的思维下,华文教育前进之路是举步维艰的。
505后,政府惩罚华社的意味浓厚。《2013-2015教育大蓝图》的无视华社的请愿就可见端倪。
国民型中学的处境是充满矛盾的,华文社会在继续维持过去对华小、独中的捐款,是否仍有余力像捐助独中一样来支助国民型中学?
横在眼前的问题是:独立中学的生存是否已经无虞了,现在可以有余力去支助国民型中学?
还是独立中学的发展必须放慢脚步,以分散精力与经费于国民型中学?
如果没有经济的考虑,当然可以两全齐美,但华人民间社会是否真有此经济实力与能力?
国民型需华社关注
很多人认为国民型中学被华社所遗弃,就如弃婴,但这个学生群体却又是华小学生人数升学的主要选择,比独中生还多。
根据的统计,2010年就读各类中学在校华裔生的比例是:独立中学占9.89%(人数63675)、国民型中学19.65%(人数126442)、及国民中学70.46%(人数453511)。
国民型中学的中华文化特征已经面对严峻的考验,如果华社对他们的弃守或不闻不问,国民型中学的学生将没有其他的选择,或许他们得自身自灭?
文化的孕育需要土壤,语言是文化的根。上课节数不足、校长不谙华文、学生不考华文、华文师资缺乏,我们岂容等闲视之?
唤起华社共同来关注国民型中学的问题,看来是迫切的。
当然我们也要回到历史,质问政府当年的承诺,并寻求政治的解决,否则国民型中学的困境将成为未来华文教育发展一个致命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