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大选过后,民政党进一步蒙受重挫,比马华的“11/7便利店”(7国席,11州席)的成绩更差。前主席许子根不上阵,算是做了一椿“功德”,不让自己,也不让党难堪。
可是,经历了两届大选的惨败后,民政党似乎看不到前路。最近的党选,又有各方的支持者出来喊话了。首先,主席职候选人马袖强表示,民政党必须探讨现有的国阵政治模式,以改变人民认为民政党向巫统“叩头”的印象。
“我们必须改变这个印象,否则下一届大选,民政党将面对更严峻的挑战。公众印象认为我们‘叩头’,不管是否真实,确是有此印象。”(参见《当今大马中文版》)
另一位想上位的人选邓章耀,也开始说了一些看起来“有风”的谈话。这意味著民政党两位“未来主席”人选,都把“民政党硬起来”、“民政不向巫统叩头”、“民政党重振雄风”当成竞选主题了。
殊不知,这等于说,民政党在308、505两届大选吃败仗的原因,就是因为“没胆”?否则,马华总会长蔡细历就不会口不择言,在批评对手廖中莱时,把民政当成负面因素比较。民政党代主席郑可扬回蔡细历一面镜子,请蔡氏检讨自己,无疑让民政党乐了一阵,可是,民政能够“不向巫统叩头”吗?
翻开历史,民政党其实是马华第二任总会长敦林苍佑在马华党争后,和一群志同道合者成立的新党。它虽标榜“多元政党”,但最高层永远都是华人,是典型的“华基政党”。同样的例子,还有民主行动党和砂拉越的人联党,它们都是号称多元,其实是如假包换的“华基政党”。至于民联中的公正党和伊斯兰党,则是“巫基政党”(以马来人为主),多元不过是口号。
民政党在敦林苍佑、敦林敬益两代政治强人的领导下,虽然不能凡事都向巫统说不,但凭著过人的政治智慧,也成功在政治上取得成果,更成功执掌槟城数十年。然而,到了许子根的年代,这位好好先生却因为政治形势及个人作风,对巫统各种不合理的要求,不但不敢严正拒绝,反而忍气吞声,最终使民政党在槟城人心中失去了“敢做敢为”的形象,最终被槟城人踢出大门。
如今,民政党的领导终于醒了,说了一些比较有骨气的话:“不向巫统叩头”。可是,不管郑可扬、马袖强或是邓章耀能吗?一些所谓的评论人和记者,认为“邓章耀作风强硬”,那是对著行动党。换了巫统呢?
目前,民政党在槟州根本没有市场,有时甚至还比不上马华。邓章耀要带领国阵重夺槟州,以便日后当首长,他就不能不看巫统脸色。在槟州议会中,只有巫统还能和行动党一争,马华民政早就“收工”了。
民政党“不向巫统叩头”,听起来很爽。听过后,大家就可以睡大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