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署理总会长廖中莱在马华特大的结果,虽然还不能算是已取得胜利,但他接二连三地成为“小福星”确是不争的事实。
例如其一,在2010年的党重选时,争夺署理总会长职的廖中莱只比对手江作汉多出65张票当选,他得1171票,而江作汉得1106张票。
结果属于蔡派的江作汉被蔡细历委任为党总秘书,在实权上就不会比廖小,甚至在某些课题上有决策的权力。因为马华推行的是会长职,也就是总会长拥有广泛的权力。这也是自从陈修信于1961年杪成为马华总会长后,党经过数度的修改党章而赋予总会长很大的权力(某些决策上,不必经过老二同意)。
虽然蔡细历也是在修改党章限制总会长只能担任3届9年的任期后才当选总会长,但他所拥有的权力就不是当老二的廖中莱可以“分享”的。
其二,在2013年的大选,廖中莱在彭亨文冬国会选区初报翻船,几经挣扎,最终才以379张多数票压服行动党的黄德,险过剃头。
其三,在反谴责的议案上,廖中莱也只是胜了一个马位,可见他是一位有“福星”罩住的人。正因为过关斩将,廖中莱暂时显得意气风发。不过蔡派如何还手尚未得知。
其实他们两人的关系是很微妙也难于凑在一块,蔡细历是1947年出生,属柔佛峇株巴辖人。在1986年参政而在1990年出任柔州行政议员。2004年弃州攻国胜利后,被委为卫生部长,也出任马华副总会长。
2007年因光碟事件,辞卸所有党官职,但在2008年,蔡细历竟在大选惨败后的马华党选中脱颖而出,当选署理总会长。
很不幸的,他与当选总会长的翁诗杰是不咬弦的一对,几乎无法四眼交流。因而在2009年被纪委会开除出党,而掀起轩然风波,结果在同年的特大通过“去翁除蔡”的议决案。
在蔡细历身份未明朗之际,廖中莱曾以副总会长的身份被提拔成为署理总会长,一时看来廖已探出头来。
翁廖是政治搭档?
但马华的变化又是难以捉摸的,在社团注册官喻令下,蔡细历又恢复原职,廖中莱也又再“打回原形”。
不过,也是在2009年的12月,廖中莱率13中委集体辞职,表达对翁诗杰领导的不信任。到了2010年3月,蔡细历也率领7名中委辞职,一共20名中委逼翁诗杰不得不在同一月份内举行重选中委。
讵料这一选,不受看好的蔡细历竟压倒原任总会长翁诗杰(得578票)及前总会长黄家定(得833票),而得票901张票的蔡细历以65张多数票当选总会长,从此马华陷入更大的不安与内争。
另一方面,与蔡细历没有政治渊源的廖中莱出生于1961年,虽然在1981年已入党,但迟至1999年才初试啼声当选文冬国会议员(此时蔡已是连任柔州行政议员)。
2005年廖中莱填翁诗杰之空缺当选马青总团长,因此在一时之间被认定翁廖是政治搭档。巧合的是,2008年的308政治海啸后,廖当选副总会长,且被委为马华槟州联委会主席,反映出他与翁诗杰的关系密切。在另一方面,他始终不是蔡细历的人。
最明显的是,在2010年的党重选中廖中莱面对江作汉的挑战,而江作汉是蔡细历人马,马华内部就更进一步分裂,不但有翁派和黄派(黄家定派),还有蔡细历派乃至自我逐渐形成的廖派,结果选出了蔡廖搭配的领导层。
正因为无法融成一团,形成一个团队,当2013年的505“华人海啸”发生后,马华蔡廖的矛盾开始浮上台面,一边是廖中莱成了马华改革委会的火车头,向国内外联系和取经,以挽救马华。
蔡派干脆反戈一击
另一边则是蔡细历派有其算盘,他们只是要听取廖派的建议,并未同意廖成为接班人。正当蔡细历没有明确表态之际,廖中莱却一马当先地塑造了将带领党走出阴影的接班人。于是就在九月份的时候借助郑修强事件(因被指接受出任柔行政议员,被会长理事会冻结其党籍3年,但中委会又加以推翻,显示了郑修强的当官并未触犯党纪),廖派及13中委发难要求召开特大来指责郑修强事件处理之不当。可又不知何故,牵涉到法律问题,最终使廖派特大“胎死腹中”。
既然斗争已告白热化,蔡派干脆反戈一击,由20名中委上书要求召开特大,这一回是矛头对准廖中莱,提出谴责廖中莱,因为他拒绝接受和不尊重他本身参与的马华会长理事会及中委会达致的集体决定;同时他也无法实施有效的战略导致马华在505全国大选中兵败如山倒。如果这个议案在10月20日的特大中获得通过,等于是“判了”廖中莱的“政治罪名成立”,这对他争当总会长虽不造成法律上的阻碍,但道德上已使廖中莱处于下风,甚至因此而逼他退出政坛,这任谁都看得出来。
所幸投票的结果让廖中莱及其派系松一口气,他是以1190张票压倒了965张票(多数票225张),挫折了谴责议案,也等于是蔡派误判形式的失算,唯有“自我吞下苦果”。
很显然的,马华的中央代表在形势不明朗下,也不想对“重返内阁”做出翻案,也许要等到党选出新领导层才再来展示“政治筹码”和“入阁条件”。但在时光流逝的当儿,如果马华一直迟迟不入阁而又继续留在国阵内,那马华在国阵内将可能沦为第二配角,而不再享有第一配角的地位。
虽然第三及第四议案通过和赞成出任州委和地方官,但在不入阁下,马华能有什么大作为?倒是令人质疑和迷惑的。
除非马华不想留在国阵,否则马华必须要有全新和全面的调整在国阵内的地位,这对廖中莱不能不说是任重道远的使命。就此而言,廖既要证明他绝不是蔡眼中的“软弱”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敢于面对困难和敢于承担责任的新领导人。
究竟马华党争第二回合会发生什么事?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