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争论各地食物的正确叫法时,其实有不少人连马铃薯跟蕃薯都分不清,要是再加上一个木薯,我敢说,有些新生代的脑袋应该会瞬间当机。
这种情况在我上传一个特制视频到社交媒体,以讨论马铃薯在各种方言的叫法时得到验证,不只一人留言说这(马铃薯)叫蕃薯,而追根究底的问题所在,是新生代习惯用英语叫食材,所以potato跟sweet potato很自然的就被搞混了。
马铃薯、蕃薯、木薯,三薯看似一家亲,名字也都挂个“薯”字,实际上根本不是一家人,这三薯从植物分类开始就各走各路,演化背景、口感、用途完全不一样,唯一的共同点大概就是:都爱躲在地底下默默储存淀粉。
先来说马铃薯,这位是茄科的高原子弟,原产地是南美的安地斯山区,是个高冷又能干的主食代表,块茎圆圆的,皮薄易削,肉质白里透黄,而你吃的薯条、薯片、薯泥,就是它,马铃薯就是那种什么都会、从早吃到晚都不奇怪的万能型选手。
接著是蕃薯,它属于旋花科,跟牵牛花是亲戚,也难怪它总是长得特别有朝气,其外形长而胖,皮色多变,里面橘的、黄的、紫的都有,看起来就像天生注定拿来当甜点主角,无论是烤地瓜还是煮糖水,蕃薯的气质就是“我甜、我健康、我纤维多”。
然后来到木薯,这一位来自巴西与巴拉圭交界地的大戟科家族,名字里虽然也挂个“薯”,但走的是工业路线,它长得像蕃薯但更粗勇,皮厚如树皮,切开来里面是粗纤维的白肉,重点是有毒,吃前要处理,千万别心急咬一口,不然你可能会先见祖先,它最大的贡献是被做成木薯粉,摇身一变成为珍珠奶茶里Q弹的珍珠主体。

有趣的是,这三种“薯”在用途上根本不一样,马铃薯可以炸、可以煮、可以炖,从洋食到中餐无所不包;蕃薯最适合烤著吃,香气饱满,还可以做成甜汤或蕃薯圆,走的是疗愈系路线;木薯则比较低调但功能强大,专门做点心原料、工业淀粉,甚至可以变成生质燃料。
这三者的营养价值也各有强项,马铃薯富含钾和维他命C,是主食界的正经八百营养派;蕃薯含有β-胡萝卜素和膳食纤维,对肠胃超友善,是养生派宠儿;木薯虽然淀粉超高,但蛋白质与维他命低得可怜,纯粹靠加工后的延伸用途闯出一片天。
总结来说,这三位地下藏宝,个性不同、作用不同、命运也不同,但在我们的餐桌与生活中,其实都默默占据一席之地,所以下次你在吃薯条时,记得对马铃薯说声谢谢;吃著Q弹珍珠时,请记得木薯的伟大;而当烤地瓜香气扑鼻时,不要再说它是马铃薯啦,人家是蕃薯,是甜美系的,不是炸物系的。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