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的MyKiosk,前不久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政治秘书周锦欢供称,设计实有两种版本:始自2023年MyKiosk 1.0 ,随后推出MyKiosk 2.0;造价成本则从1万5000令吉,增至2万5000令吉。
按照计划,地方政府补贴,优惠半年免租,此后月租以300令吉为限。据此推算,硬件投资回本,需时大约50-83个月,相等于4-7年之久。但是,常年累月,日晒雨淋,能否撑得了这些时间,确说不准。
无论如何,MyKiosk的问题,不止在于造价,而是功能。对此,规划系的同学私下有则自嘲的苦涩笑话:一个个原本客似云来的小贩,既经地方政府遵照课本的指南,重新安置,生意往往遽然一跌千丈。
出街后的Mykiosk,是不是如此?报告所示,尽管踌躇滿志;现场看到,或是门可罗雀。一旦认真审核,必能确认小贩的收入,是不是恰似房屋及地方部长倪可敏所言,收入要比部长还高?
不管怎样,纵然确有那么一位小贩,月入三、五万,毕竟孤证不立。从统计学说,恐怕也是出自偏差的样本。何况,这一大笔钱,想必不是净赚;而且,还需看天开档。
此外,Mykiosk的选址,当然确是关键。99连锁店的定位,足以说明:更近,更便宜。谁会为了买两块糕点,开30分钟以上的车程远到Mykiosk呢?那么,万一Mykiosk远在山旮旯,哪有足够的人流和买卖?
再说,任何门市的生存,推到终极,其实都关系当地周遭市场面积。倘若人口不过如此的社区,一夜之间一口气设立10档Mykiosk,档口能否存活,也就思之自明。
简单的计算,足以佐证这点:设想当地有3000人,1%人每日消费10令吉,总计300令吉。如果当地有10档Mykiosk,每档可得30令吉。以这个基数推算,Mykiosk的营业额有多少,一目了然。
假如小贩营业8小时,收档之时,他总得的不过30令吉,平均每个小时实收3.75令吉。夫妻搭档运作,每人只有微不足道的1.88令吉。纵然翻了5倍,每天也只有150令吉。全年无休,每周七天,月入4500令吉。扣除成本,剩下多少?
此时此刻,要是对面的部长看过来,请不要假装不理不睬,自然可以从中看出,寂寞小贩的苍蝇拍:左拍拍,右拍拍,为什么还是没人来买?我想了又想,我猜了又猜,部长们的算术还真奇怪,唉,真奇怪。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