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华人世界掀起一股不大不小的研读儒家经典运动——不说是“潮”,因它其实还在发展中,并未“潮落”了。基本上,本人对如此运动是乐观其成,毕竟儒家经典如《四书》中,的确含有不少堪作为个人或族群之精神资粮的内容。

虽说儒教早已失去作为华人文化“正宗”的权威地位,但这并不表示它就是“一无是处”。当年不论是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或文化大革命的反儒教姿态,如今回顾,著实是急躁和莽撞,过于粗疏、轻率、武断地把一切“国艰”都归咎于儒教,结果是“婴儿和洗澡水一块倒掉”。实际上,儒教能够成为中国社会约两千年的主流意识形态,显然不无一定的合理性,诚有必要谨慎斟酌,而非任性迁怒。

是以,今天若有热心人士或组织大力推广读经,诚不无一定的文化“纠错”、“弥补”、“赓续”,乃至“振兴”意义。当然,也不是没有一些人质疑、担心,或截然咬定读经就是一种盲目、愚昧的文化“复古”,甚至“返祖”现象,不利于文明进化。惟如此观点未免太苛刻了,毕竟,如虔诚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印度教等教徒也热衷于研读各自大有历史的经典,难道其人都是“食古不化”,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吗?

再说,今天的儒家意识形态也早非天朝统治时期的“官方哲学”,或被视如神谕般的“天定纲常”,更无所谓借威权体制来强制遵从的事。大体上,读不读经,最终还是容华社个体自由决定的。虽说小孩或会“无辜”地被父母安排读经,但其长大后,就是个人的自由取舍了,绝非如某些社会那样,个人恐怕临终都无法摆脱经典的“规定”。甭说,这都得归功于华社先贤的世俗主义觉醒及改革,为后代割除了可滋生意识形态极权的“癌细胞”。

总之,今天的读经运动,诚不能被过度诠释为“反现代化”或“反世俗化”,毕竟其一般上并未具体涉及颠覆、扭转现代性的核心理念及价值,如个体主义。虽不能否认部分经典的确含有否定现代性的思想元素,但辛亥革命以后,世俗化已赋予华人更宽松、灵活、创新的经典诠释权和选择权,如说即使被视为“保守”的康有为,其孔教方案还是明确认可“信教自由”的。

相比于某些群体不得不把经典奉为绝对权威,还催生了一批经常自以为“正确”,乃至“神圣”到不可被质疑,遑论挑战的“经师”的情况,华人恐怕还是比较幸运的。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突然呼吸困难 青年猝死房内

阅读全文
陈宗(左4)到三合港苏丹街小贩中心了解单一语文的新招牌。左起:拉美士县议员郑雅岭、刘维骏、三合港村长辜锦荣,陈宗、拉美士县议员陈逊益及拉美士县议员姚威遵。

新招牌改为单一马来文招牌 三合港小贩中心华印小贩不满失望

阅读全文

2罗里5车相撞! 南北大道连环撞致10公里车龙

阅读全文
图取自网络

男子收藏电话卡20年 退费获得2.8万

阅读全文

伊党:我们更适合领导国盟 民政:慕尤丁当之无愧【东方头条】2024-11-22

阅读全文

《黑神话:悟空》荣获《金摇杆》年度最佳游戏

阅读全文

郑名烈:数学教学法需要变通

龙门阵

我的小女儿很喜欢上数学课,从她透露的讯息中,是因为任课老师的随和性格导引出她对数学的好感。倘若学习的偏好随任课老师的性格...

阅读全文

你看到的就是真相吗?

龙门阵

“到底是蓝色底加黑色线条,抑或是白色底加金色线条?”近期面书上流传著一张网友上传的连身裙照片,结果裙子的颜色引起了全球网...

阅读全文

杨善勇:5月前找到MH370?

龙门阵

前后经过接近一年的大规模搜索,2014年3月8日凌晨从吉隆坡飞往北京途中失联的那架MH370,到了此时此刻,一切还是扑朔...

阅读全文

郑庭河:世俗化和华人

龙门阵

坦白说,相对于本国其他族群,华人整体上确是比较世俗化。不仅如此,新、港、澳、台和中国大陆的华社,于国际标准而言,亦可谓相...

阅读全文

孙和声:多元族群国与外来影响

龙门阵

做为一个多元族群的国家,大马向来便颇受外部的影响。如自20世纪初期以来,马来穆斯林、华人及印度裔,便颇受来自伊斯兰世界,...

阅读全文

陈海德:伊斯兰党的派系分野

龙门阵

谈到伊斯兰党的派系时,都将其粗略的划分为宗教师阵营和开明派阵营,此类二元划分其实并不全然正确。前霹雳州伊党主席阿末阿旺相...

阅读全文

彭一峰:董总纠纷如何“解决”?

龙门阵

董总秘书长傅振荃说:两派和解的黄金期已过,目前的局势只能谈解决方案。署理主席邹寿汉也表示:既然已带上法庭,就等待承审法官...

阅读全文

许万忠:新春杂感

龙门阵

本文见报日,元宵已过,人们又得投入工作,为生活忙碌。欢庆元宵,与汉明帝大力提倡佛法有关。正月十五是参佛良辰吉日,汉明帝规...

阅读全文

杨善勇:黄田志的意思意思

龙门阵

是机缘也是巧合,因为投诉那一匹布长的民生问题,那些年黄田志认识了蕉赖国会议员陈国伟;随后响应领导和党的感召,2006年找...

阅读全文

杨艾琳 :炒作——从柴静的雾霾调查谈起

龙门阵

有时我们不得不问,“炒作课题”引起的“效应”,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柴静的记实片《穹顶之下:柴静与雾霾的私人恩怨》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