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相对于本国其他族群,华人整体上确是比较世俗化。不仅如此,新、港、澳、台和中国大陆的华社,于国际标准而言,亦可谓相当世俗化,甚至于某些层面已超越更早现代化的日本。
惟由于世俗化已是如此普遍的既成事实,以至于一些年轻华人,好像根本没意识到其重要性,甚至开始倡导或附和“世俗化未必正确、普遍”的坊间论述。
诚然,世上不会有绝对正确或普遍的理念或制度,包括自由、民主和科学,但人类的进化过程确会渐渐协调、综合或磨合出一些“较普遍”的理念及制度,如说过去的部落制、封建制、帝国制,以及现今流行的民主宪政、共和制、民族国家等。把宗教或类宗教的意识形态尽可能框限于私领域的世俗性,虽作为一种具体的制度乃源自西方,但已算国际通行。
质言之,今天的许多华人或没意识到:中国及华社虽常言秉承“儒释道”大传统,然实际上自宋以后,儒家思想及相关观念、价值、信仰、教条等,诚已发展成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乃定义中国/华人的核心因素。虽说于相对远离城镇文教中心的乡野民间,佛、道教和民间信仰的影响力或更广大及深刻,但却非属受政治及文化权威认可的“正统”,有时还会被取缔。
当然,儒家绝非极端排外的封闭意识形态,所以总是有儒士同时欣赏、研究,乃至信仰佛、道、回等教(明末时还包括耶教),但儒家的正统地位是不容置疑和挑战的。而其巩固社会秩序的“礼法”,甚至有如王法般必须严守,所以在一些地方,家族或社群中的“长老”,完全有权依据它来教化和规范民众,包括执行断肢刑和死刑。
无论如何,清朝灭亡后,因主持、维系教化的“王纲解纽”,加上康有为等立孔教为国教的努力失败,中国和华人世界的世俗化可谓突飞猛进,曾经作为不可乖离、背离,乃至轻忽的“圣教”,几乎完全失去定义华人身份及形塑其文化的制度权威,间接导致华人圈内的佛教、基督教,以及各种西方进口的新思想大兴,包括共产主义。
“统领天下”并“泽及四海”的儒教垮台失势,可谓人类世俗化历史中的大事,不输于法国大革命对基督教的冲击,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超越之。今天的华人普遍上可免于强制念四书五经、膜拜祖宗、顶礼圣贤、遵从礼法,可自由信教,享有高度的表达自由,甚至可选择不接受华文教育和不认同中华文化,多少都要归功于之。
如此“纵容”、“包庇”个体性的世俗化,华社年轻一代是否也认为应当检讨,乃至扭转之,以为“圣教”招魂,甚至复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