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物价与特定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何以没随著油价下跌,而向下调整?原因是多重的。在经济学里,通常的解释有三,一为,求过于供造成的需求拉动型通膨;二为,由于成本上涨造成的成本推动型通膨;三为,由于本国货币贬值造成的输入型通膨(Imported Inflation)。当前,许多大宗商品出口国,便应本币贬值,而面对著严重的进口型通膨。
大马的经济虽然颇多元化,可大宗商品,依然占了总商品出口的约25%,(主要由石油产品、液化天然气与油棕组合成),故在相当程度上,免不了会发生进口型通膨,特别是本国不能生产的产品,如面粉、大小麦、书籍、机械等。何以马币会贬值?基本上有两大原因,一为市场看好美国经济增长(高达4-5%的年增长率,这在发达国是少见的异例),由此而推论出,美国央行(联储局)会在2015年的某段时间把利率正常化,也就是升息。美国升息自然会推高美元的需求与价格。这个现象也显示出,经济活动颇受信心看法与期待的制约。
其实,美国联储局会否真的在年内升息,尚有变数,未必成真。之所以,美元太高,会打击到美国的出口商,也加剧美国的贸易赤字;此外,由于欧元,日币实质上也对美元贬值,进而强化欧元区与日本的出口竞争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出现货币竞贬(Competitive Devaluation)的可能。
冲击马币信心
就大马而言,石油价与棕油价格大跌,难免会影响到大马的商品贸易帐,也就是,贸易顺差会收缩。(2014年初步计算,出口商品为约7661亿,进口为约5864亿令吉,依然有大幅盈余)。外加上大马的公共与家户债户高企,企业的美元举债率颇高(企业举债有高资本支出,高派息率与低营收的特征),就难免冲击到市场信心。一般看法是,油价与棕油价格应不会大幅升到高水平,而较可能横摆,如油价即便下半年回升,也应不会高于80美元一桶。棕油也因大豆库存高,而难在2015年有大起色。这种看法与期待,自会冲击到对马币的信心。
从物价与房地产高企的角度看,由于2008年以来,美国出台量化宽松(QE),其中有不少流入新兴市场如大马,外加上大马本国也是走低利率政策,这就刺激了物价与资产价格的上升(如股市与房地产)。这个资产上升,更产生了虚而不实的假繁荣,使人以为市场欣欣向荣(这现象称为货币幻觉Money Illusion),也更敢花钱与投资或投机。其结果当然就会刺激物价与房地产,而房地产价格走高,租金自也走高,租金走高,物价当然水涨船高。消费税出台后,更会如此。
政联公司掌控经济
更何况,最低薪资制,外劳合法化等,也因生产力并未随著提高,而加重了经营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在生产力没提高的情况下,加重成本的后果就是物价上升。进而言之,大马经济基本上,掌控在大型政联公司(GLCs)手中,如国能、马电讯等,若他们不降低电费或通讯费,自会推高经营成本。
此外,在经济领域,薪资与物价均有易涨难跌的粘性或刚性(Stickiness/Rigidity)。也就是,即便致成物价上涨的原因已出现变化,物价与薪资也不必然会随著向下调整,这也是何以会有价格统制或补贴政策出现的主因之一。
就大马言,物价上涨难下,还有其特殊因素,如贪污受贿,官员巧立名目索钱,朋党坐享其成,成为寄生虫,收费站林立等,均是成因之一。易言之,若不搞好反腐倡廉,人民与商人的生活成本与经商成本,也会被推高。长远来看,若不搞好公共财政,特别是公务员人数与薪酬支出,大马将面对长期性的通膨,甚至是失控的通膨。因为,政府长期支大迁收,赤字连连,就有可能用滥发钞票的手段,来混著过(称为赤字货币化),如1990年代之前的许多拉丁美洲国家,便是因长期政府收入赶不上支出,用印钞机来应急而致成失控的通膨。
约言之,要搞定物价,根本原因还在于搞根本的经济改革,精简政府机构与人员,搞好廉政,提高效率,及最重要的,提高产业层次与人民的技能,这才能使薪资合理地赶上通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