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今非昔比。老一辈聊起独立初期的马来亚时,常说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父辈聊起90年代的马来西亚时,会说那是前首相马哈迪叱吒风云的年代,有些人则记得那是前副首相安华任职财政部长,我国财政状况从亏转盈的年代。马哈迪将安华革职后,马来西亚财政赤字犹如血染的马六甲海峡,16年以来红红地川流不息。
今天,当我们说90年代的马来西亚今非昔比,指的可能是当年经济成长率高企不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也可能指马哈迪政权日趋铁腕,一片鸦雀无声的社会现象。未来,当我们说今天的马来西亚今非昔比,指的可能是有成长没有发展,停滞不前或者陷入“中等收入国”的陷阱的意思,也可能指这是消费税起步的年代。
财务状况堪忧
随著2014年财政预算案的公布,马六甲海峡仍旧一片红海。预算案预测我国于2020年“自然而然”晋身高收入国之际,红海将退,蓝海将顺其自然地取而代之,我国财政将再次转亏为盈。
赤字以外,联邦政府债务已经高达54.8%,比起法定上限55%,只有微差。而石油对我国作出的四大贡献——石油公司税、出口税、石油税与国油派息——其占据联邦政府年收入的比率,已经从2009年的39.8%,逐年下滑,2014年估计只剩下28.1%。
这些都是从财政部经济报告书取得的官方数据,再加以整理计算。首相署底下表现管理和履行单位(PEMANDU)也尝试用这些数据来说明,我国财务状况堪忧,再加上信用评级下调等趋恶化的情况,显见马来西亚今非昔比,必须尽快实施消费税。
于是我们在全国大选后的第一个预算案,即刻目睹了由技术精英构筑的捷径,实施销售税。只是这条捷径到底是为普罗大众建立的康庄大道,还是为不食中下阶层人间烟火的政治精英,寻找另一个快速致富的税收来源,这是让人担忧的事情。
就个人而言,我们都是好公民。到了缴税阶段就缴税,但是我们担心,税收的分配与用途,是否公平,又是否没有滥权舞弊等严重事故的发生。就此事,只要愿意针对总稽查司报告已经揭发的事故细节做功课,我们当可发现,隐藏在官方数据背后的几许迹象,经年累月的行政纰漏等问题,并非实施消费税就能解决得了。
一个已经穿洞的国库,不管改用什么税收制,钱还是去得快。差别在于,政治精英与技术精英的脑袋,成长是以数据为主要参考,而非以人民为主要考量。差别也在于,只要钱来得快,何必理会受苦的他者。
发展开销趋窄化
更严重的是,年年预算案,年年营运开销主宰预算,发展开销趋窄化。政改研究所(KPRU)的数据就显示,自财长人选更换后,除了首相署拨款高涨,历届预算案的营运开销,占据总预算的80%或者更高;发展开销的拨款则今非昔比,这几年都是少过20%,35%或者更高的发展预算,只待成追忆。
营运开销过高,国库容易有穿洞的的风险。这种高风险的做法,保险业肯定不会苟同,至少不会愿意担保。这是问题的重点所在。但是,在小国马来西亚,经济场域只谈企业风险,却不谈国家风险。大家还是忙著附和。毕竟有捷径,只要穷的不是咱们,穿洞就穿洞。
年复一年的总稽查司报告,只是点醒了我们,一个国家要流失300亿,那是弹指之间的事。就算被揭发并提告,挨得过大选,也就轻舟已过万重山。但是主流经济思维不变,走捷径,挺消费税,穿洞就穿洞,至于为何要先补洞,那是经济学没有教的课,事不关己,何必伤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