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推出的教育大蓝图,又在华社引起广泛的反应,许多人均不约而同地指出,这又是一个单元主义的产品。约言之,从1940年代后期迄今,执政的中央政权依然认为,多语文源流学校,是阻碍国民团结的结构性阻力。这种单元主义团结观虽很片面,却有其一定的市场。
什么是一个国家,尤其是多元族群、种族、语文、宗教国家的团结的基础?一般的看法是,最基本的团结基础是共同的、无差别的公民身份或资格。
由于当代人多生活于特定的主权国家内,而主权国家的人与人,或人与政府、国家的关系也建立在一系列的权利与责任的基础上,也就是身为公民的成员身份与资格上;这个公民身份,便自然成了公民个体间的联结或团结的纽带。若这公民成员资格,是具有差别的、不平等的,如有土著非土著,或一等二等公民之分,团结自无从产生。(除非这个差别,是在短期内,为了保护特定的,处于很弱势与不利处境的少数群体)。
除了平等的公民权利、义务与地位外,符合一般成人的自然公正观与公正感的社会公正,也是重要的团结基础,如利用累进税率来适度地劫富济贫,以免贫富过于两极化,而危及公民成员的一体感。另外,若不同族群间具有基本的共同价值观,也有助于国民团结,只是,它也非绝对的充份条件。
伸言之,具有共同的文化传统、语文、宗教信仰等并不保证不会分裂,如四分五裂的阿拉伯世界。同理,德国、北欧、奥地利人等虽同属于德语系民族,可部分属不同的国家。(斯拉夫语系民族或拉丁语系民族亦一样)。这都说明了,共同的语文,甚至是共同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与共同的价值观,也并不必然构成单一国家。
反之,不同语文、宗教信仰、民族出身的多元族群国,却也可能成为和而不同、安定团结的国家,如自1848年以来,便结成联邦的瑞士。一般公认,瑞士这个多元语文族群国,是个高度发达、富裕、安定团结的先进国。他们是如何实现这个既富有又文明的和谐社会?首先大语群(即德语系)不但不走单一化路向,反而给予少数成员额外照顾,如帮助他们发展其语文,进而使少数语群产生归属感,甚至是身为瑞士人的自豪感。这种平等相待的文化成就,也成了瑞士人共同的自豪感,更使瑞士进一步发挥了其多样性的优势,如促进了旅游业。
对大马来说,要促进国家的和平繁荣,安定团结,多元共生,和谐先进,塑造这种族群间彼此包容、彼此扶持的文化,才是可长可久,既文明又合理的多赢方式。个人认为,只有逆转现行的单元主义、思路与政策,转向平等对待各族群的语文与发展,才可能产生各族群皆以此为荣、为傲的自豪感,而这共同的自豪感,正是国民团结的可靠基石,也是塑造本国文化特征的国家标志。单元主义恰恰是扼杀这共同自豪感的杀手。这才是大马的悲哀!
其实,同是人,只要身在(也坐在)某一特定地域(如国家),自然会对这地方产生自然与人文的感情,由此而产生爱乡心与爱国心,实无必要多此一举地去扼杀这个自然与人文的感情──除非是少数特权集团,蓄意据此来合理化其垄断资源的不良意图。也就是把“多元”当作图利自己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