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政治化”,诚已变成一句经常被念诵的“咒语”,尤其是当责任者不想涉入任何课题,或不想应对更多的检视或要求的时候。问题是:很多事都与政治有关,如说单元文化或教育政策、宗教化政策、大专法令、集会法令等,本质上就是政治产物,所以当利益受影响者针对之提出意见、批评或诉求时,以“不要政治化”来试图回避、掩盖或压制,实属离谱。
可悲的是,不仅责任者,有时候连社团领导、意见领袖、媒体等也不明就里、不辨黑白地跟著合唱“不要政治化”的老调,这简直等于帮手干预公民自由议政及参政之权。不能否认,有些事情,如说教育、文化、宗教、经济等,应以超越“狭隘”政治利益及意识形态的专业或理性态度来处理,但要“非政治化”,却是不可能的,因政治本就是社会结构和运作中的既定成分。我们只能致力于优化政治思维、行为和制度等,却不能“去政治”。
更令人心寒的是:有些政策、方针、措施、条规等,本就是狭隘政见和威权体制之下不公正、不合理、不民主、不宽容的结果,而今却要求人们不要回溯、追究、质问其威权政治症结,只著眼于程序上、技术上的枝节问题。这根本就是把民众当“蚁民”,实有点像——“生米已煮成熟饭了”,不许你挑起为何只能“吃饭”,而不能“吃粥”、“吃面”、“吃玉米”等“刁钻”问题。易言之,责任者只容许自己“政治化”,其他人则只应“被政治化”。
如此单元和单向主义的政治化,实乃不少半民主社会陷于被狭隘意识形态持续绑架,以至窒息了社会生机,不能健全发展的原因。毕竟缺乏公民平等参政的社会,往往容易被特权分子所操弄,甚至糟蹋。政治化理应被视为民众政治意识成长,乃至成熟的“理性化”过程:懂得衡量、分析、检讨、评价政治表现、成效和品质,对责任者提出符合公民权益及社会利益的理念、职务及道德要求。无法接受民众之政治化者,实无资格“从政”及“行政”。
总之,政治化不一定就是被某些政客绘声绘影的“制造课题”、“挑起紧张”、“复杂化”、“矛盾化”、“戏剧化”等,民主社会中,人民实践本身应有的政治权利表现。实际上,如不是常规管道(如申请、呈报、投诉、委托代议士等)屡屡失效,一般人或才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政治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