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简而言之就是在没有家人与室友的共处下,一个人居住在一间屋子里,但一旦提到“独居”二字,不少人的脑中自然就会浮现“老人”、“孤单”、“可怜”等词语,报章也不时报导独居老人或是独居人士陈尸家中的新闻。
然而,随著时代演变,独居不一定是被动式的选择,现今世界各国已有不少人主动选择独居,因此独居也成了自由自在的象征,颠覆人类对独居的负面想法。
来自怡保的邹裕豪(31岁,民主行动党彭佳兰岭丁州议员),曾经在吉隆坡及新山工作的5年时光,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居住。
单人份用品难买
“当初在吉隆坡工作时,为了方便,就在公司的一个空房住了下来,在新山也一样,为了方便工作,并没有考虑太多,刚好房东提供一个居住空间,我便住了进去。”
他并没有刻意选择独居,而是在天时地利人和下促成其目前的居住情况,现在已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他坦言,若要与另一个外人共居,可能会感觉不习惯了。
工作上,他需要常与人见面及相处,所以很享受拥有个人思考空间的独居时刻,也更珍惜一个人的私人空间。
“我不会把居住空间当成是宿舍,因为宿舍是个蛮压抑的地方,反而把它当成是私人生活空间,因为每个人需要空间去冷静、去思考,我有时还会特意早起看看书、写写文章。”
虽然如此,邹裕豪也认为,马来西亚普遍上还不流行独居,也没在独居这方面做好准备,好比在超市购买日常用品,都是以大包装为主,以个人为单位的用品较少,所以日常开销也比较大。
“虽然巴刹是可以要多少买多少,但独居人士很多时候都是往超市去,超市的食品如牛奶,做促销都是大包装,若独居人士买的话,在几天后,牛奶就臭酸变成‘酸奶’,所以这对我们独居的人而言并不方便,除非三餐都喝牛奶。”
普遍认为,相较于男性,女性独居顾虑多,却有女性独居者认为,除了生活上的一些琐事外,其实一个女性独居也没什么不便。
女性独居顾虑多
从事会计行业的麦当娜(32岁),自2013年因工作的关系,开始了其独居生活,目前的她正享受独居所带来的自由自在。
“除了担心在家昏倒、无法更换灯泡或清洗风扇之外,我不觉得独居有什么不好。”
由于一个人的生活用品使用量比较低,就算煮食也不用煮太多,所以她的日常开销也不是非常高,所以她并不认同独居开销就一定会较高的说法。
一个女性独居,其安全问题自是关键,麦当娜每日出门上班前都会提高警惕,也手拿一把雨伞做防范用途。
“我其实不认同独居很寂寞的看法,虽然若想前往提供至少两人份食物的餐厅用餐会觉得孤单,但对于寂寞,则在于自己本身如何看待,其实就算是两个人或是三个人也会让人觉得寂寞。”
以家庭为单位 政府不鼓励独居
独居人士邹裕豪认为,在我国的环境因素考量下,并不看好我国的独居趋势。
“日本人在高中时代就开始独居,而且当地的生活机能也比较方便;反观,马来西亚没有这样便利的环境,虽然套房公寓越来越多,但租金偏贵,以我国人民的的收入看来,是一笔开销。”
他说,独居人士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程度,或者像他一样碰巧遇上独居的机会。
他分析,从我国的政策看来,其实政府并不鼓励独居,因为目前所实施的政策都是以家庭单位为主,并没有明确照顾独居人士,特别是针对独居老人的政策。
“马来西亚还是一个相对保守的政府,每次的政策都是以家庭为单位。”
独居人口壮大 社会变迁主因素
马来西亚国家统计局《2010年的家庭特征报告》显示,我国在2010年共有625万户家庭,相较2000年的480万户增加了32%。
在上述报告中,我国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即父母与孩子共同生活的家庭结构从从2000年的65.4%下降至2010年的62.8%,反观其中只有一位成员的家庭(single member household)则从2000年的7.1%上升至2010年的8.3%。
由此计算,2000年,我国共有约34万独居人口,2010年则有约51万8000人,10年间增长了17万的独居人口。瑞典47%独居家庭
博特拉大学社会学讲师李玉辉说,从上述调查看来,我国的独居人口确实有上升的趋势,但并不是很明显,相信是马来西亚的家庭观念比较重,所以上升幅度也比较慢。
反观国外,独居人口的增长是一股趋势,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艾瑞克克林南柏格在其著作《独居时代》(Going Solo:The Extraordinary Rise andSurprising Appeal of Living Alone,中译版由漫游者文化事业股分有限公司出版)中提到,瑞典、挪威、芬兰与丹麦是全球独居比例最高的4个国家,当中瑞典的47%的家庭只有一个住民,日本也有大约30%的家庭只有一人居住。
根据媒体报导显示,台湾在2010年已有约163万的独居人士,新加坡的独居人数从2000年的8%增长至2014年的11%,可见全球独居群体开始壮大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独居时代》阐述“所有戒惧独居趋势的人,都该了解一个事实:驱动独居的社会变迁,诸如个体的崛起、女人地位的提升、城市的成长、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生命历程的扩张,这些都是不可能反转地。”
由此可见,社会变迁是驱动独居人口壮大的因素,我国的人口慢慢地往城市移动、女性地位也逐步提升、传播技术也在慢慢发展,因此不难预见,我国未来的独居人口会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逾半民众想自由 最怕寂寞没人顾
虽然说独居人口在我国还是占少数,但独居的想法已在不少人心中萌芽。《东方日报》针对本地的独居课题向100名民众进行小型民调,结果显示,虽然当中仅有6人是独居人士,94名非独居者当中,48人或是51.06%的人想过要独居,以享有自由及私人空间,另46人或是48.93%的人则因要和家人在一起或是怕寂寞等因素而没想要独居。
100名接受调查的民众当中,多达79人是与家人同住,另15人则是与室友同住。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民众中,共有62名民众觉得独居的好处是自由自在,28人则认为可以享受平静。
在坏处方面,42人觉得独居无人照顾,另36人则觉得独居很寂寞,19人觉得一个住会造成生活负担大。
目前与母亲同住的黄毓敏(34岁,广告设计师),正是希望可展开独居生活的例子,母亲偶尔外出一个月,让她很享受一个人短暂的独居时光。
等经济稳定再规划
“我在家从事广告设计,工作上需要不少的构思,蛮需要一个人的空间,而且母亲在家的时候就比较多局限、较不能随心所欲,譬如喝完了饮料要马上清洗杯子,无法随时观赏连续剧等。”
她计划在未来展开一个人的生活,但由于目前仍在创业的阶段,所以还需待事业和经济稳定后,才能进行详细计划。
“中学毕业之后就一个人在外生活,虽然当时有室友,但还是需要一个人学习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所以未来独居生活将面对的挑战,我相信应该可以应付。”
缺面对面沟通 家庭关系薄弱
博特拉大学社会学讲师李玉辉表示,在社会学来说,人类是属于群居,独居将对这个社会带来影响,例如人开始变得自我及缺乏面对面的沟通。
“就如时下的宅女、宅男,将造成社会缺乏沟通,当人与人的距离拉远、亲情关系薄弱时,一旦发生问题时,就较难去解决。”
他分析,时下不婚、迟婚的现象,会造成独居趋势,这个群体多是专业人士,属于比较有负担能力的一群。
“房产市场推出的套房公寓、家具店提供的设计概念及电视剧的影响,都让人向往展开独居生活。”
家庭结构越来越小
“当越来越多人一个人生活,我们的家庭结构就越来越小,但独居对群居的社会来说不好。”
他续说,越城市化的地区,独居群体将越多。越先进的国家,家庭关系也会受到危险。
“在农业社会,家庭成员一同工作,朝夕相处,反观工业社会的工作多样化,家庭成员的时间与工作方式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