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实践力
年轻一代的学生趋向创意、不受拘束,不少人毕业后选择成为自由工作者或初创企业。双威大学不仅与兰卡斯特大学联手推出企业家课程,如今也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共享科技与创业讯息,并让学生们有机会得到硅谷科技专员的指导。
早前,双威大学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y)的Sardja科技与创业中心(Sutardja Center for Entrepreneurship and Technology,简称SCET)合作,采用SCET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工作坊,让学生从中获得国际水平的科技与创业教育。
“无论你来自什么科系背景,都可以参与伯克利创业方式工作坊(Berkeley Method of Entrepreneurship,简称BMoE)。”双威创新实验室(Sunway Innovation Labs)高级经理刘凯佳表示,去年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签署伙伴协议后,便在校内展开第一届的工作坊。与众不同的是,工作坊并不只开放予商业管理或创业课程学生,而是为全校学生开放。
她认为,各个科系的学生都需要步入职场,未来或许需要面对各种挑战,而工作坊本身并不只著重在推出商业概念,也涵盖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方面,帮助学生提前看清自己的弱点。“无论你是金融系、电脑科技系还是艺术系,未来都可能需要面对这些挑战,譬如艺术系些学生需要在进行设计时考量商品的市场价值;有些学生即便无需面对市场行销问题,也还需面对同事,必须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于是,双威创新实验室选择将所有不同科系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组别,让他们学会与“陌生人”沟通,处理组员之间的矛盾。当中,也有不少学生因面对人际关系问题而选择退出,有些组别原本有6个组员,到决赛时只剩下2个组员。
为了能正确传达BMoE的教学方式,伯克利分校特别派来两位导师进行教学,工作坊内容包括如何改变商业思维、如何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找出机会、在游戏中学习商业模式等。刘凯佳指工作坊以实际操作作为培训方式,其中一个活动是学生们必须拿著巧克力到商场中与人对换物品,从中学习观察与销售技巧。“有一组换到了很多物品,包括气球,但回校途中发现许多小孩不断望著他们手上的气球,最终选择将物品分派出去,只留下一些。他们发现把东西送出去时,人们是那么地快乐,而他们自己也被感染,因而开始思考施与受之间的关系,从中明白到经商并非不断地索取,也应该付出。”
学以致用 创新能力大跃进
“我们不希望学生们参与完工作坊就把学习到的知识抛诸脑后,所以想让他们有个实践的机会。”刘凯佳表示,校方为此推行了“Make It Challenge”挑战赛,让这150名学生在工作坊后参与赛事,并以4个方向为参赛选项,包括社区移动性(urban mobility)、社区协作(collaborative community)、能源与可持续性发展(energy and sustainability),以及用户体验(customer experience)。校方同时邀请双威集团旗下的各个领域专才前来讲解业界目前所面对的问题,让学生们对症下药,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些专才也是学生们在赛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讨教的对象。”
刘凯佳坦言,在赛事准备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发现自己并不在解决问题的轨道上,甚至迷失了方向,因此创新研究室需要不断给予协助,鼓励并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这些挫折对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原有16个组别,但到赛事截止时,只剩下11组。”她感慨,当时到了赛事截止日期,还未有人将企划书交上,只得将截止日期挪后一星期,加紧辅助学生们。
经历过这些挑战,学生在创意思维上获得很大的跃进。刘凯佳指,校方在工作坊前及赛事后让学生参与伯克利创新指数(Berkeley Innovation Index)评估,发现学生在评估前后竟有多达1.12分的跃进。“一般的评估分数只会上升0.6至0.8分,而就连伯克利分校本身也不曾创下超过1分的纪录。”她笑说,这或许是在工作坊后办比赛所得来的成果,因学生们能学以致用,将工作坊所学习到的知识实践到赛事上,因此大大改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项指数以5大方面进行评估,包括个人战略与领导能力、从各个角度看待创新文化的能力、各职能的操作能力、个人创新心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刘凯佳同时透露,今年双威创新实验室会继续与伯克利分校合作,再次为学生带来BMoE工作坊。
聆听专才分享 学会与投资者沟通
“我们从中挑选出表现优异的学生,保送他们到伯克利分校进行为期5天的工作坊。”刘凯佳指,并非冠军得主才能被选中,而是综合他们在工作坊及赛事的整体表现。如此,不会对优胜者不公吗?对此,刘凯佳并不赞同,她认为创新能力是需要有整体的表现,包括愿意不断学习的态度、领导能力、有创业精神等,并非有好的点子就适合当创业家。
前往伯克利大学分校体验当地5天工作坊的陈靖竑及萨古鲁森(Satgrushun Maikel)皆表示,此行中获益良多,尤其是得以聆听硅谷专才、投资者及业界人士的分享。“当然,这个活动不会让我有明显的变化,但整个体验影响了我看待事情的角度与看法。”萨古鲁森指出,当地人做事的方式非常快速,只要发现该公司模式不适合这个市场,就会重新开始,而不会像本地的保守式做法,即便行不通还是继续保护和运行著这家公司。
“分享也是那里所流行的事,大家不论身份地位地分享,即便是大投资者,也愿意花时间坐下来听我们说话。”陈靖竑说,因不知谁会给出惊人的好点子,因此他们都愿意聆听大家的分享,从中不断学习。萨古鲁森补充,这是“Pay forward”,现在有人愿意花时间听你说,往后你成功了也同样要给其他人机会。萨古鲁森在前往伯克利分校前便有多个商业点子,他在现场也成功与一些投资者分享自己的点子,并获得提呈计划书的机会。他笑指,自己会将在工作坊里所学习到的东西加到自己的商业点子里,未来或许会更专注往特定方向发展。“我现在的点子是能赚到钱,但不持久,所以启发我去做一些能持久发展的事。”
学习如何与投资者沟通则是陈靖竑最大的收获。“在那之前,我完全没有与投资者谈话的经验。”他指出,当时获得参访投资者公司的机会,在短短几个小时的对话中,让他明白投资者如何进行投资,也学会站在投资者的立场看待事情。“我总是想著要怎么拿到他们的钱,但其实我们应该站在他们的立场来看,为什么需要把钱投放在我的点子上?”他说,如今自己更明白如何与投资者接洽。目前他与萨古鲁森计划一起创业,以软件设计为主轴,但还未确定会针对哪一个方向发展。
改变固有想法 人生并非只有选择题
刘凯佳指出,选择与伯克利分校合作的主因在于想改变学生的思维。“我们总说年轻人一代不如一代,但他们并非没有能力,而是成长环境中少了‘大胆尝试’,习惯‘听从指示’,在仅有的选项中做出选择。”虽然许多大学都推出企业家课程,学生们能轻易从中掌握经商理论,但未必能从中改变思维,而以改变思维为教学根本的伯克利分校正正符合了这一点。“唯有改变了学生们固有的思维,他们才会跨出那一步,勇于尝试。”
目前,双威大学正与教育部进行洽谈,希望能将企业家课程设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企业家课程涵盖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我们相信无论是哪个科系的学生都会需要这个技能。”刘凯佳解释,届时将会著重在实践的部分,效仿伯克利分校邀来本地业界专才进行分享。
另外,校方决定于今年8月派送学生到伯克利分校当交换生,参与一学期的初创课程。刘凯佳透露,该初创课程以实际操作为教学主轴,除了会以各种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习,还有一些商业规范课程包装设计、商业管理等。她亦指出,课程中包括罕见的数据分析运用,教导学生如何将数据运用在企业投资或解决国际问题上。“将数据放到这些课题上,便能更深入地研究其解决方案,是现代创业人士必须具备的知识。”该课程目前已开放申请,学生们需要在截止日期前呈上履历及一篇文章,表现最好的两名学生将获得校方的赞助,只需支付个人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