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半岛有两个带“山”字的神秘之境,而中文地名偏偏又与马来地名毫无关联,一在霹雳江沙与太平之间的鸟山(Padang Rengas),一在雪兰莪万津临海的蛤山(Jugra)。
鸟山是旧称,如今则称硝山。而华民口中的硝山实指Gunong Pondok(小屋山之意 ),而硝山街市就建在其山脚下。然而,英殖民官员却写成Bukit Pondu。随著洋灰厂的设立,Gunong Pondok已经失去昔日的雄姿,变成一座半光秃的石山了。
Rengas是马来半岛一种野生乔木,但Padang Rengas中文何以唤作硝山?都说生产硝石矿之故,原来硝石矿可制造硝酸、烟火甚至炸药,由于含有硝酸钾和含氮化合物,遇热便会燃烧云云。1947年江英梁《盛产咸泥之硝山》便提到,Gunong Pondok山内洞穴甚大,深入其中漆黑一片,惟时有石头发出火花,光闪闪、亮晶晶,宛如点点之星星闪烁于黑幕之天空。
硝山旧称“烧山”、“鸟山”
最早记述Padang Rengas中文地名的或是英殖民官员菲尔斯通(H. W. Firmstone),他在1905年发布的中英文地名表中称作“烧山” ,并记之“燃烧的小山,因为石灰石经常在这里燃烧。”早年硝山华民通行广东话,华民多为广西人与河婆客家人,菲尔斯通记录“烧山”的发音也是粤语的Siu-san,这与硝山的粤语发音Siu San一致,以此推论硝山之名很可能源自“烧山”。
Padang Rengas也曾有中文音译,如1923年谭俚夫《南洋埠名》称巴东令仔、峇东宁仔,1928年林穆群《马来半岛商埠考》记为巴登聆雅士,1935年刘焕然《英属马来亚概览》唤作巴丁零加士,1939年潘醒农《南洋华侨便览》则称巴登兰呀士,不一而足,但这些称谓始终不曾通行。
除了“烧山”,1930年中文报刊登的马来半岛火车班次表,又把Padang Rengas称作“鸟山脚”!根据硝山出生长大的高文耀医师,昔日确有人称作“鸟山”或Chiau Sua,相信是源自邻镇江沙及太平福建方言群的闽南话称谓。问题在为何是“鸟山”?原来山内洞穴埋藏鸟粪甚多,而且均已有人在此采取,高医师伯父母亦曾靠采集鸟粪为生,当年华民把这些鸟粪称作“咸泥”。据知,咸泥又名鸟粪土,属至上的农场肥料。
根据高医师,由于Gunong Pondok外形酷似一只俯身的大象,所以华民亦称此山为有神灵的“象山”。高医师提及一个传说,英国人离开马来半岛前,欲在山峰上建一座灯塔,但灯塔最终没建成,却钉死了象神云云,硝山的咸泥也从此绝迹。然而,这个传说看似不可思议,硝山离最近的海边约20公里,英殖民有必要在硝山建灯塔吗?
1898年自硝山至武吉布拉必(Bukit Berapit),费时四年建造了三条颇长之火车隧道,加上自武吉布拉必至太平的火车隧道,马来半岛铁路终于可以由南至北通行。今天,武吉布拉必火车站已废除,这四条火车隧道亦被弃置,但“哈利波特”式的诡秘隧道绝对可改造成古迹旅游景点。
朱格拉曾是雪兰莪王城
“鸟山”得名并非山形像鸟,但万津蚶山得名却是山形似蚶。闽、潮人惯称的蚶,即粤、客人所谓的“蛳蚶”也。Jugra直译为朱格拉,但本地华民俗称蛤山或蚶山,蛤与蚶的闽南话发音同样是ham,本地人对蛤山以闽南话称之Ham-sua,有人直译成英文写作Cockle Hill。蛤山最初的马来地名为Tanjung Kera(猴岬之意),苏丹迁居此处后始更名。马来社会相信Jugra源自爪哇话Jughe(山之意),据传爪哇人来到这里先看到的是蛤山。
19世纪初,朱格拉是雪兰莪王城,苏丹王宫也设在这里,英殖民雪兰莪行政处一度也设在此,至今仍留下英殖民监狱的遗迹。朱格拉位处冷岳河口,英殖民建了新港口以利运输,由内陆通过冷岳河运输锡米出口的船舶,必须在朱格拉港口缴税始能放行。1913年马来半岛铁路地图标明,英殖民计划由巴生至摩立(Morib)开辟铁路,但这条途经朱格拉的铁路支线始终没有进行。
蛤山(Bukit Jugra)是航海者的熟悉地标,早期途经马六甲海峡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欧洲人商队多把蛤山称作Parcelar Hill,而中国明代《武备志》更早在1621年已记载朱格拉为棉花屿,1923年谭俚夫记之“牙兀”,1928年林穆群记之“租加剌”及“岈屹港口”,1939年潘醒农则记之“租乞剌”及“牙乞港口”,然而牙兀、牙乞、岈屹称谓有些奇怪,万津、朱格拉地区华民以福建方言群居多,而“牙乞”等却是冷岳河上游Langat的客家话音译。
坊间关于蛤山有不少神奇传说,1930年生的林朝道告知,蛤山由于山形似蛤,华民相信必有蛤神,英殖民却在山上打铁杆,有意无意把蛤神钉死了,传说中血流成河,从此蛤山也不旺了。还有一说,19世纪末英殖民在山顶建灯塔,河水变红了足足一个月,到了灯塔即将竣工时,本来盛产的蛤突然消失殆尽。话固神奇,1897年巴生港口落成,朱格拉港口从此没落。
马来社会传说更神,话说金山公主(Puteri Gunong Ledang)以一支针刺死夫婿,摆脱婚姻的枷锁后来到蛤山。1900年英国语言学家Walter Skeat在他的书里记述这个传说,当年蛤山被森林覆盖,遍野几是妖魔鬼怪,金山公主骑著由猫化成的“鬼虎”(ghost tiger)来到蛤山,占据顶峰的公主顿时成为灵异之首,也经常骑著“鬼虎”到访蛤山,但“鬼虎”从来不曾伤害人云云。
传说中,除了在硝山钉死象神,在蛤山钉死蛤神,原来英国人亦在威省峇东埔乌龟山(Bukit Merah)钉死了龟神,三个不同地方华民都有类似传说,可谓马来半岛诡秘的乡野奇谭了。综合华民父老传说,英殖民担心山灵人杰有朝一日被反抗。是耶非耶?姑妄听之,如是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