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和成人都喜欢玩游戏。小孩喜欢玩泥沙、乐高、拼图等,成人则喜欢赛车、钓鱼、滑板等等。
游戏充满乐趣,乐趣催生动力,因此人人玩之不倦。
玩游戏并非纯为娱乐,小孩通过游戏学习。从简单的与父母来回抛球与接球,小孩学会精准调节身躯动作。玩捉迷藏,学会猜测友伴最可能的躲藏处。玩七巧板,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由于游戏充满乐趣,且具学习效果,有人把教学游戏化就不足为奇。玩横竖填字游戏学习成语、谚语、诗句,许多语文老师都用过这一招。
即便零食也有多少的营养,教学和教育中的任何一种新点子,很难说没有丝毫好处。但是,看事情不能只看有没有好处,还得看是不是根本之道。小孩必须看见即便并非全无营养,吃得也开心,但零食到底不是健康食品。而老师和父母必须看见,即便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有好处,是游戏中的认真而不是其娱乐让学习走得远而深。
游戏的认真包含专注、(对各种方法的不断)尝试精神和攻关的毅力,此三者本身就能产生乐趣。因此必须分清游戏的两种乐趣来源,一是来自游戏的认真,另一是来自游戏的娱乐性。来自认真游戏的乐趣取决于游戏者的态度和心境,而娱乐性则大大取决于游戏媒介(比如,象棋是对弈游戏的媒介)和玩游戏的气氛。
乐趣的主要源头
小朋友玩游戏,我们必须注意他们的乐趣主要源头在哪。我说“主要”,因为往往以上两项源头都同时存在,但会有主次之分,一般所见都为娱乐性乐趣为主,这就是游戏化教学需要特别留意的节骨眼。许多所谓游戏化学习,是游戏有馀,学习不足,游戏媒介和热闹氛围让大家感觉良好、开心、欢笑不断,这实为一时的娱乐效果,却往往被看好并误认为走在学习的正轨上。
有的小朋友起初喜欢玩甲游戏,但很快就被乙游戏吸引,这是游戏媒介本身比较能吸引他们的征象。在游戏中尝不到专注、尝试和攻关毅力所引发的乐趣的另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小朋友经常要求快速得到答案、达到目标。你让他们猜谜语,谜题一出,不到一分钟他们就讨答案,不愿意自行想一想,也不愿“有方法地”地想一想。是猜谜这个游戏媒介及其气氛让他们感觉有趣,而不是因为猜谜所需的认真带给他们乐趣。
不同的游戏媒介吸引不同的学生,不难找到能吸引学生的游戏媒介,因此老师不要以为学生喜欢自己介绍的游戏媒介就是个大成就,这是“拿著微不足道的成就来骗自己”。老师真正需要关注的在于如何把游戏的乐趣从源自游戏媒介和热闹气氛提升到源自认真地游戏。这是重点,为什么?因为今天下象棋的学生,十年后未必会继续下象棋,但其认真下象棋时所尝到的专注、尝试精神和攻关毅力的乐趣,会成为他在日后不管哪个领域的学习的动力。凡玩游戏时制造笑料、故意违反规则逗乐和起哄,都是在破坏游戏的教育意义。“认真而开心地玩游戏”,对许多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任何学习都有枯燥成分
当小孩逐渐长大,他们的游戏媒介会慢慢地从具体转化成抽像。小孩玩魔术方块时愿意这样转转那样转转,到了高中解数学题时也得愿意各种方法试一试。小孩堆砌乐高,科学家建构科学模型。科学家因为把做实验和研究当游戏,好玩,才能够长时间待在实验室或者长时间思考。每个领域的学习,道理都同,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孩子找个他们想玩一辈子的游戏当他们的未来专业,不要只是关注他们的个人收入和市场需求。
小朋友的玩乐需要玩伴,成人的工作需要团队,玩伴和团队重要,但根基还是建立在个人之上,我们要让孩子有独自游戏和独享乐趣的时候,当小朋友一个人在家里玩积木、在海边堆沙的时候,不要总是感觉他们可怜,他们其实是乐在其中,不需由他人制造气氛。专家学者不是都常独自咀嚼著心里未解的谜题吗?
娱乐性的游戏没有枯燥,但不管哪个领域的学习必然有枯燥的成分。部分枯燥,不足以让懂得从认真学习中汲取乐趣的人裹足不前。忍受枯燥以及等待一段时间后才尝到乐趣,这两点是迷失了方向、著重娱乐性乐趣的游戏化教学所缺乏的。学生已开始不适应严肃、认真的讲课、学习和思考,我国教育大势,浩浩荡荡,这是正发生的事,阻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