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均全面调低亚洲各国的经济增长率。这个消息也使人联想到,经济预测向来多是失准的。只是,虽然多是不准,各界又对其有所需要,不仅是投资与投机者对预测有需要,政府也得根据预测,来制定各项政策如年度预算案或五年计划等。
何以超过一年,甚至是半年以上的预测多失准?主因在于涉及的因素与变数太多,更何况经济学家的预测,主要是依据经济数据来预测,而无法考虑及非经济因素,如个别国家风险(Country Risk)的分析;尤有进者,当代经济已日趋全球化,针对一国推出的政策,也可能因国际因素,而使政策目标失准,如美国的量化宽松,本旨为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可相当部份的超额发行贷币,却流散到国外,以致在新兴经济体兴风作浪。与此同时,其退场时机与规模,也大大地制约了新兴经济体的正常运作,为世界及各国经济,增加了许多不可测性与投机性。可以说,当代经济是颇畸形的怪胎经济。
实则,在经济学界,近10多年来便崛起了一门把经济学与心理学结合起来的行为经济学与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Economics ∕ Finance);而早在1970年代,一门强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奕论(Game Theory)型的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 Expectation School),便在英美国家,成了占据重要地位的学派。这现象也显示出,经济学与人性是息息相关的。
天下没白吃的午餐
也因此,严肃的学院派经济学者,通常不爱做预测,而较著重,如何依据一些基本的经济原理与规律,来使经济正常运作,也少走弯路与歪路。可惜,政策决定者,特别是政客,通常只考虑短期效应与利益,而置长期效应与利益于不顾,如许多国家都出现赤字长期化趋势,便是一例。
按说理,除了特殊因素如大规模战争、流行病、天灾外,一国的预算应在一个中期期限内取得平衡,如尽管个别年度会出现赤字,可在一定期限,如5年内,应达到平衡,这才是合乎常理与经济原理的做法。实则,新加坡的预算案便是以5年内应实现总体平衡为基础的。
说起来,这也是普通老百姓都懂的寻常道理。毕竟,天下没有永远白吃的午餐,平时有余而不存下来未雨绸缪(save for a rainy day),待急用或失业时,如何渡日?这种丰歉互补的寻常智慧,可说是历久弥新,可在当代,却已被颠覆,不仅在公共部门如此,在非公共部门或民间也是如此。其结果就是,公私部门均债台高筑。
之所以,其中一个理由是,当代经济已基本上由生产驱动,转向需求拉动,一旦需求不足,经济活动就会停顿,失去动力。据之有经济学者甚至提出节俭是经济毒药的反常识理论。问题是,寅吃卯粮,超前消费,或者是用长期低利率来致成资产泡沫,以维持消费,究竟有无上限?虽说信心是黄金,可若无踏实的基石,这个信心何时崩溃,则是场赌博。
也因此,欧盟制定了一个年度预算不应超过GDP3%或总公共债务,不能超过GDP60%的软约束;可惜,连制定者欧盟也不能严守这个规则,以至于有人提出,用宪法的手段来约束之,以便使政客不能为所欲为,可这也不是绝对的硬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