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政治在911后的美国轰轰烈烈上场。边缘少数群体翻转创伤经验,以耻为荣,以痛为傲,挺直了腰杆,大声宣告其存在合法性。
在90年代的台湾,这认同政治也飘过太平洋来到蕞尔小岛。在独立的政治意识形态下,“台湾人”被重新论述成为一种国族身份认同,缘此政治运动而生的是在台湾人身份的大符号底下产生的四大族群——闽南、客家、外省、和原住民。荒谬的是与此同时,也经常听见一种怀古论述。此论述著墨于“福佬话”和“河洛话”之间的语言亲属相近性,以闽南语念唐诗断平仄,成了此番论述最风雅的文化遗产。换言之,闽南文化保留了最纯粹的上古中原文化。而台湾又因为免于共产党在近代政治动员一连串的破坏行为,而保存了最完整精萃的华夏文明。
寻根无关政治?
这论述听起来很熟悉,其逻辑仿若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中国国族主义翻版。君不见,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以道统为根基,以驱逐鞑辱,恢复中华为使命。台湾民族主义打著红旗反红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政治论述的逻辑荒谬,大抵如此。
我通常不喜爱文化国族主义里近乎某种宗教狂热的图腾崇拜特质,但是,我对这些政治神话所建构出来的华夏上古文明一直有一种向往。
来到了郑州,当然不能放过中原寻根的机会。利用中秋假期,搭乘高铁到了洛阳,对这十三朝古都岂可放过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洛阳博物馆在旧的隋唐皇城遗址上筑成,气势磅礡,文物丰富。展览以河洛文明为主体,其策展方式用内地的顺口溜来说,低调奢华有内涵,把从夏朝以来历朝历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说得很详尽、完整,包括了城市规划发展、官爵制度、器物文明、典章制度的演化、胡汉融合史,其中对于客家人和古代刑罚制度的描述特别中肯感人。
生活在他方
策展人应该是个心细有情之人,将河洛文明从上古一路演绎到宋朝,然后说了这个古老的华夏文明如何因为历代战乱四散各地(尤其中国南方闽粤一带),看完整个展览有一种万古江河的感慨,策展人也很感性地引用了罗马哲学家Heraclitus和孔子的话,对时间和历史作了哲学诗情抒发。这新的博物馆应该刚启用不久,游客不多,商业化气息很弱,但是文物和策展水平之高(重点是它免费啦!),实在是非常非常值得一看!
这展览激发我思古之幽情,展览所要呈现的上古华夏文明到底是个甚么样的礼义人情之邦?琳琅满目的文物,文字优美的注脚,会不会只是某种现代人一厢情愿的想像建构?念多了后现代理论的我,对于历史的再现总是那么多的怀疑。博物馆终究是博物馆,我们可以拆解其中的语言符号,视觉符号,再分析背后的政经基础,文物和历史的浪漫光晕(aura)也就瞬间烟消云散,冰冷冷的再现政治(politicsofrepresentation)可以被理性揭露出来。
我是拒绝去理性分析我的“河洛情怀”。我常常把这种尚古之情和《诗经》里头呈现的某种先民古朴之情联想在一起,这想像的上古人情之邦可曾存在?在这次的旅行里,一个洛阳的大妈让我体知(embodiedlearning)了这样的情怀。
“生活在他方”是法国知名诗人的名言。一语道尽了旅行、迁徙与逃离生活状态之间的纠结关系。我迁徙到中国内地到底是为了逃离甚么呢?逃离创伤的过往?逃离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我懂得桃花源终究只是无何有之乡。每次的旅行和迁徙不过都是一趟自我疗愈的过程。我来到中原追想“河洛情怀”,是对某种失落的古朴人情的悼缅?
关于爱的体悟,从死里来生里去后,我更能体悟亲情、友情和爱情之间纠葛的关于自我/他人,欲望/失落,创伤/疗愈一组幽微难分,相互牵扯的精神分析式的爱欲伦理。用俗话来说,Ibecamemorejaded。过于世故的我,总是很容易看出爱欲逻辑里那些不纯粹的成分(感情真的可以纯粹吗?)。
与洛阳大妈的相遇让我体悟了心所向往的“河洛情怀”到底为何物。
洛阳的大妈
在洛阳行走时,随手招了一辆的士要去老城区看看,来了一个乡下大妈,看起来土里土气。大妈只能说河南方言,我们沟通极为困难。幸好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下发展出来,我们反复相对下还是可以沟通。大妈人挺老实,一见我打扮和听我口音,就知道我是外地来作文化旅游的。大妈叫我别去老城区转了,说那边的古迹全是假的,洛阳值得一看就是白马寺和龙门石窟。
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这农村大妈要坑我这呆胞钱,死都不让她知道我是台湾人。反复琢磨后,大妈说带我去白马寺挣我50元人民币,之前在老城区转跳表的钱也就不算了,我看看地图,白马寺与洛阳市区的距离大概是台北到桃园吧!50块钱够便宜了,就算她坑我,也够本了。于是便欣然同意,一路上我们开始畅谈,但是大部份的时候都是我学习河南话,大妈热心的跟我介绍洛阳。
到了白马寺,下车前我跟大妈说,这边车难搭,她如果要愿意等我回去,我可以付她40元。大妈面有难色,首先我砍了她10元人民币,再者我这一进去少说一两个小时,这期间她也可以多拉几个客人,这样算下来,应该是不合算的。我这狡猾的城里人,算准了她在这里拉不到人可以回去,她若想省下油钱,应该多久都会等我。她说了一小时,我虚应故事说可以,下车后其实也没当一回事便进寺参观了。
白马寺很美,果真是古代名刹,里头幽静古朴,在午后的阳光下,更显得清清幽幽。在参观时,早就忘了跟大妈的约定,我在寺里大发哲学幽思,诗兴大作,看著唐代的古碑,悠悠晃晃的僧人和佛菩萨的垂眉,我已然坠入自己的世界,想著爱情、超越、物质和欲望等等有闲之人才能思考的无用问题。出了寺院,又被寺边小铺吸引,买了一个仿古唐朝仕女俑,两个陶瓷项练。
我不是一个喜欢带项链首饰的人,但是总爱买,或许是因为这些东西和爱情信物的连结,每次旅游我都爱买些,兴许是内心的少女未死?
爱和价值的课
过去几年以来,买的信物加加总总也多了,每个单价都不算便宜,送出去的那些人都已经散逸在人群里了。这次买了两个地摊价的创意颈链,大概因为没有要送甚么人,反正买了自己玩玩,也不在乎它们的价值了。
出了寺院,惊见大妈迎面走来,招呼著我。我想应该都过两小时了吧!你还在这边等?!心里丝毫没有亏欠,反而暗自庆幸赚到了!果真不用担心回程的交通问题了,还赚了个便宜。接下来的回城之旅大妈却教了我一堂关于爱和价值的课。
上车后,感觉像见了老朋友。也就几小时的光景,跟身边这位大妈竟然有一种一见如故的亲切感。大妈很爱聊,话匣子打开了,她开始说起自己的人生。原来她是驻马店边上的村里人,和丈夫育有二子,为了养家糊口,夫妻两一起到了洛阳城里开车营生。几年下来丈夫发现其实在城里入不敷出,开车也赚不了啥钱,于是又回家乡去种地,最近是玉米和土豆收成季节,家里终于可以有较大的收入。我问了她开车好赚吗?问说扣掉油钱和给国家车行的租金后一个月能有3000多人民币的收入吗?她笑了笑说:“哪里来的3000多,种地挣的钱比开车多啊。”
城里的教育好
我说那你何必留在城里?大妈说了,孩子要上学啊,城里教育好!我沉默了。大妈突然问我要不要去“银落谱牒”?我以为她现在当起马伕,要拉客去找小姐了!反复询问下,再对比地图,我才知道她说的是“音乐喷泉”。
原来,洛阳也搞了一个像台湾信义计划区那样的地方,新的市政府就盖在那里,府前还弄了一个豪华音乐喷泉,每天下午准时水舞。大妈说,水池里面会唱歌啊,我爱去看的。我心里想说该不会又要坑我钱了。意会过来后,我说这种洋气东西我看多了,不稀奇。她说,那就别去吧,去龙门石窟。我直接说了,要你拉一天车,你要算我多少钱啊?她说了,两三百吧,你说呢?
(上篇,下篇续明日名家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