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教的两门都是研究生课。在教学的细节处理上,教研究生课确是比教本科生课来得轻松的。大概而言,一般本科生的课,学员人数较多,而本科生对课业要求、习作规范、评分标准等事情都比较在意,询问也较多;但在课堂上,除了偶尔有学生会就讲授内容或指定读物提问外,一般都是我讲课,学生听讲、吸收,比较单向。研究生的课,人数较少;既然是研究生,就是未来的硕士或博士,心思也比较成熟,大多能独立处理事情和进行研究,而且研究生对评分不太著紧,较能轻松上课;再者,采用研讨课(Seminar)的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气氛更加自由活泼。当然,我个人算是比较话多的教师,所以在研讨课上,大概有一半时间都是我在发言,而一些同行则以尽量少发言为原则,在研讨课上纯粹让学生发言,偶尔点拨一下即可。

不论是教授本科还是研究生的课,都得好好准备,同时也能教学相长。然而,研究生课上,与硕博士班学生的讨论,当然对于作为教师的我,更有知识上的刺激作用,特别是身处西方学术环境,以英语教授和讨论中国历史,对于我而言,是以外语讨论和思考本国史(对于华人学生亦然);对于美国学生,则是以母语去学习与探讨他者或说是异国历史文化。对于彼此而言,观念的沟通和交流尤为重要。再者,西方学术风气的影响下,注重对研究对象有清晰的定义和划分,所以不少中国人习以为常的概念和名词,在需要转换成西方的语言进行说明时,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例如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封建”一词时,看似简单,一般以英语中的Feudal,Feudalism等作为对应翻译,但认真检视和讨论的时候,是否真的如此简单?

封建制度各有差别

最近在课上与学生讨论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当然绕不开“封建”这一最重要的时代特征。从中国来的学生自然而然地把“封建”一词以英语Feudal名之,例如西周为feudal society,周代的封国是feudal states,诸侯们自然是feudal lords了。再进一步,问学生甚么是“封建”呢?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的意义是甚么呢?答案众说纷纭,有中国来的学生会说中国在近代以前(大概是1840年代)都是属于“封建社会”,而此后直至1949年以前则是所谓“半封建半殖民”社会(这一说法若脱离了其背后的政治意涵,并有何实质意义)。

以英语中的feudal来翻译“封建”,当然是一方便法门。中国史上的“封建”,特别是西周时代的“封土建国”,“封”为demarcation、“建”为establishment,王室公卿或各方诸侯均自有辖地,骤看起来,确是与欧洲中世纪历史中的feudalism现象中,各地领主拥有采邑,对上级有提供服务的义务,同时又可向下进行再分封,还有各级爵位的体制,非常相像。因此之故,把欧洲史上的feudalism向中国人介绍之时,翻译为“封建”,也似乎有助于对这一历史现象的理解。

然而,这些理解都是非常片面的,最多只能说是方便法门,却未能探究中国古代的“封建”与欧洲史上的feudalism的差异及其各自的本质和特色。就欧洲史上的feudalism而言,研究欧洲中世史的学者就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来给这个历史现象下定义。不同的学者可以针对当时不同的面向,如政治、经济,或是社会,给予不同的重点来描摹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尤有更为激进者呼吁彻底抛弃此一概念。此外,即使说欧洲中世纪是一个feudal时代,英伦、日耳曼、法兰西等不同地域所表现出来的feudal状况,又各有差别,并不是一套统一或是一成不变的制度,因而在现在的历史研究中屡起争论。既然欧洲历史上的feudalism也远远不是我们一般以为的清晰明暸,我们当然要认真考虑谈中国古代史上的“封建”时,是否要用feudal来翻译。

中国历史封建特点

问题尤有更复杂者。中国的“封建”一词,并不只用于描述周代。如前文所说,有中国学生就根据中国官方的说法,指近代以前的中国就是“封建”社会。单从政治体制而言,周代以后,中国进入帝制时代,历朝虽有推行分封皇族血亲之举,但也说不上是“封建”时代了。众所周知,以近代以前的中国为“封建”,当然是为了把中国历史削足适履地放进马克思提出的人类社会进展的五阶段之说,让中国历史来配合这被认为放诸四海皆准的论述之中。因此,就需要为中国历史划分出原始公社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阶段论,而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大论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一连串对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分期之说,也就是围绕这意识形态的论述而来的了。如果说周代的封建体制是中国古化史研究的对象的话,那么受政治意识形态影响的这个“封建”论述,则无疑是现代史学史研究的课题了。

至于“封建”的第三个意义,就是一般在日常生活中随便运用的贬义词。例如在老电影中骂个人或家族“封建”,以指斥思想保守落后或行为专制。当然,这一用法与以上政治意识形态所产生的意涵不无关系。

就以上所说有关中国文化中“封建”的三层意义,我当然首先关注的是其第一层意义,即如何在教授与讨论周代“封建”时如何表达。在教授美国的本科生时,因为不能进行深入探讨,我也会利用方便法门,偶尔借用feudal来进行解释,但我只会说西周的“封建”是feudal-like system而不能直接等同于feudalism。我还是坚持学生用Feng Jian(“封建”的拼音)来称之,以表示考虑到当中中国历史上“封建”自身的特点。毕竟,历史研究在认识共性之外,探究差异也非常重要。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在海滩卖饮料遇暴雨 女小贩不幸被树倒压死

阅读全文

水淹半个车身 Bezza女司机冷静开车涉水而过

阅读全文

身体不适申请延长病假被拒绝 女员工上班20分钟晕倒终不治

阅读全文

在泰国遭夫推下悬崖轰动一时 女子宣布平安产子

阅读全文

国家元首访华

阅读全文

【马哥打补选】柔大臣狠批阿兹敏散播仇恨政治

阅读全文

孙和声:马来西亚的公共财政

东方文荟

马来西亚的公共财政状况,特别是联邦政府的财政债务,是许多人关注的课题。对于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大马言,这确是不同寻常。历...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文化的视角

东方文荟

去了香港大学一年,第三个学期开学至今,约四周了。开课的这些日子,无时无刻都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一来是课程难度提升了,再来...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中秋思古,伊洛人家

东方文荟

认同政治在911后的美国轰轰烈烈上场。边缘少数群体翻转创伤经验,以耻为荣,以痛为傲,挺直了腰杆,大声宣告其存在合法性。在...

阅读全文

孙和声:收入与分配

东方文荟

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收入与分配,应依据什么原则来进行,是个古已有之,于今尤烈的课题,在多元族群社会更是个各有各说的难解之争。...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陈平──一个时代的终结

东方文荟

前马共总书记陈平的离去,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作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陈平无愧于马来亚祖国和人民。自然,他是带著遗憾走的。那...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回家

东方文荟

中秋连假,台湾的新闻免不了塞车、烤肉与月饼热量,今年又多台风天兔搅局,各家媒体都在关注能否赏月。这是阖家团聚的节日,即便...

阅读全文

孙和声:族群优惠政策

东方文荟

族群优惠政策,是学术与政策界里,富有持久争议的课题。在不同国家,其称呼不同,如正向歧视(Positive Discrim...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初来乍到看香港(自然篇)

东方文荟

两年前我从北京来到香港,是第一次来。从住处走到工作的地方,要经过一个海滨公园。约两公里长的海岸边,用石块垒成了严实的海堤...

阅读全文

孙和声:两种国族国家观

东方文荟

到了今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日,大马也年满50岁。子曰“五十而知天命”,一个年满50岁的国家,也应更趋成熟、圆融、更有智慧...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重新发现吉隆坡

东方文荟

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典故,犹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故事。老长辈的人生故事更为丰富,让幼辈津津乐道。同样地,一座老城市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