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末至1962年杪,这是砂华文学发展最为蓬勃的时期,由于反殖反帝的社会思潮,对文艺创作发生激励,写作者们写出各种文体的创作,丰富多彩。

近些年来,国内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多有以马华文学作为研究题旨撰述论文,间中也有以砂华文学(砂拉越华文文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生常向本人访谈,包括访问二战后砂华文学的发展,写作者及彼等所发表的创作等。

我于上世纪90年代曾撰写一书《砂华文学史初稿》,不少研究生即以此书作为导向搜寻文学史料。近些日子有研究生对我访谈有关我早年编辑两本文艺杂志《心声》及《文艺生活》的出版情况以及两本杂志的写作者等。

两本杂志都在上世纪50年代末出版,迄今皆已超过半个世纪。《心声》出版于1957年,出版七期后停刊。这本文艺杂志的出版准证由田志辉申请,他是一个热爱文学的青年但并不创作,准证申请到手后邀我出任编辑工作,我那时还是在籍中学生,但却热爱文学工作与写作。

《心声》杂志在砂拉越古晋浮罗岸路(Padungan Rd.)租了一间店屋二楼的前房,我下课后往往赶到该处看稿、覆信之类,志辉君则负责印务出版的工作。这本杂志的写稿人大都是年轻的学生及小学教师,间中也有新加坡的来稿。发行量大约是五百本左右,但那时期,账款是很难收回的,《心声》的印刷费稍后也就难以应付。以致后来自动停刊。

热爱文艺的朋友

《心声》的编辑工作,沈焕瑜君有时也来看稿,自己也写文稿刊出,沈君那时也还在中学就读,是一个爽朗的青年,他离开学校之后,便到一家报社负责广告部工作。他写小说,写得更多的是杂文。只可惜他于70年代末患病去世。作古之后,朋友替他出版了一本《微风细雨集》的杂文集,但小说集则未出版。小说大多刊载在《中华日报》的《文艺阵地》副刊,份量不少。

《心声》的写稿人,现在我可以记得的有巍萌、吴岸、宋志明以及新加坡的罗林等。这本杂志现在已无法获得,我已无从详细道出作者群及它刊出的文稿。

《文艺生活》是一本16开的文艺杂志,创刊于1960年10月1日,由我主编。那时,我在一家书店任职,这家书店由一位友人的家庭出资,但一切选购书籍与经营,主要由我负责。那时期,几位热爱文艺的朋友时相过从,巍萌、韩拍岸(李文藻)、谢水旺等于下班后常到书店聚谈。巍萌(魏国芳)与谢水旺皆在1954年毕业于古晋中华中学高中部,是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巍萌那时在一家华文小学执教,水旺则在一家报社任编辑,李文藻在一家英文报“砂拉越论坛报”(Sarawak Tribune)任新闻记者。他们三人的年龄相近,那时大约都在30岁上下。我年轻于他们近10岁。

《文艺生活》或者也可算是一份同人杂志,巍萌与韩拍岸每期都供稿,包括小说、散文、戏剧等文体。吴岸也偶有写些文稿与诗稿,创刊号他写了一首诗《忠心耿耿》,高呼祖国砂拉越,我们对你忠心耿耿,激情昂扬。我在创刊号写的发刊词《理想和努力》中写道:“荒芜的园地需要垦植,垦植的工作需要许多园丁,在这风风雨雨的地方,时刻不断的铲草与播下希望的种子。”“本著一个理想与希望,在崎岖的行程中,为著美好的将来,我们总得从荆刺丛中打开一条路。”

文学的蓬勃时期

最近我从“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的藏书库,获得《文艺生活》共五期,得以使我回忆这50年前出版的文艺杂志。查阅五期的文稿,巍萌计共刊出独幕剧《亚答屋檐下》(上下)、《这一代》、《大时代的小故事》及散文《喜鹊》与《白鸽》。韩拍岸的散文《走在山径上》、《小河的愤怒》、《生活的曲调》、《生的控诉》、《渡头上的黄昏》、及《小铃的喜悦》。韩拍岸也常有诗文的译稿,刊于当时的报纸副刊《拉让文艺》和《文艺行列》。《文艺生活》也有他多篇的译文。我个人在《文艺生活》刊出有小说连载《微波》,已刊出约二万字,诗6篇及数篇文艺评论,包括《砂拉越的文艺运动》、《鲁迅的小说现实主义精神》等。老作家韦晕创刊号时刊出散文《枫林晚》及第三期刊出诗《爱与恨、火山和望海》。写稿的作者还有田宁、沈强、肖南、何祥发、黄沙和舒浅等。沉思翻译的《婆罗洲的人种》及《婆罗洲的土著民族》是有关婆罗洲土著移民生活的译文,可读性强。韩拍岸稍后将刊出的散文交由香港一家出版社出版《生命的痕迹》。

这些作者们如果还活著的,岁数已都70岁以上。巍萌在1986年车祸作古,才不过55岁。谢水旺于两年前去世,年近80。沈强、何祥发也已病故。肖南、舒浅(黄祥明)在森林中牺牲。李文藻于1962年到美国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在大学执教,现也垂垂老矣。我与吴岸、沉思皆已老迈,偶有聚谈,也不免有不堪回首之感。

《文艺生活》只出版了五期,于1961年三月一日出版,第五期后停刊。我于1961年杪到香港读书,直到1966年初返回古晋。《文艺生活》停刊不久后,殖民地政府将之列为禁书,许多朋友的藏书也就付诸一炬。

50年代末至1962年杪,这是砂华文学发展最为蓬勃的时期,由于反殖反帝的社会思潮,对文艺创作发生激励,写作者们写出各种文体的创作: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及文艺评论等,丰富多彩。左翼的报章《新闻报》的刊行,它的文艺副刊《拉让文艺》刊出的文稿,带动了文学的成长,培养许多文艺青年。

半世纪前的砂拉越

这之前的1959年中,我在《砂拉越时报》主编的副刊《文艺行列》,刊出数十期,只可惜手头已无保存该副刊。1971年我到美里,主持《卫报》的编辑工作。1973年返回古晋,在《砂拉越晚报》及《世界早报》任主笔。

1988年出任《诗华日报》主笔,除了撰写社论,还得看新闻稿,时间精力几已透支。但那时还是抽出时间编辑《思与言》副刊和《诗华论坛》,刊出的文稿以评论为主,间或刊些文学作品。这两个副刊维持较久,作者们众多,包括当时多位的政治工作者。

回顾半个世纪前的砂拉越,那时还是英国殖民地,文艺写作者们具有较强的社会意识,视文学写作为社会文化运动的一种推动力。我在两年前编刊的《砂拉越华文诗选(1935-1970)》及《砂拉越华文小说选》中的作品所具有的现实主义精神,可以意识到当时的社会变动,以及作者们对未来的憧憬。

数十年转瞬即逝,回忆中也不免有失落感,当年的激情也不复存在。文学工作只能期待年轻有理想的一代继续坚持与努力。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货柜失衡压死女子案】姐姐无法接受妹妹离去 “没了这个开心果全家都快倒下”

阅读全文

【货柜失衡压死女子案】 死者李紫柔妹妹促严惩司机“一命赔一命”

阅读全文
李紫绮(左)与妈妈林晓玲(左2)接受媒体访问。其中李紫绮透露,妹妹很细心,不仅会抢著做家务,还知道每个人的喜好和口味。

【货柜失衡压死女子案】自小父亲就离世 姐姐:妹妹是个懂事的孩子

阅读全文

雪州加影工艺城 3食品工厂火灾

阅读全文

再有货柜罗厘夺命

阅读全文

西西里洪灾 车冲出大海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说“封建”

东方文荟

这学期教的两门都是研究生课。在教学的细节处理上,教研究生课确是比教本科生课来得轻松的。大概而言,一般本科生的课,学员人数...

阅读全文

孙和声:马来西亚的公共财政

东方文荟

马来西亚的公共财政状况,特别是联邦政府的财政债务,是许多人关注的课题。对于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大马言,这确是不同寻常。历...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文化的视角

东方文荟

去了香港大学一年,第三个学期开学至今,约四周了。开课的这些日子,无时无刻都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一来是课程难度提升了,再来...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中秋思古,伊洛人家

东方文荟

认同政治在911后的美国轰轰烈烈上场。边缘少数群体翻转创伤经验,以耻为荣,以痛为傲,挺直了腰杆,大声宣告其存在合法性。在...

阅读全文

孙和声:收入与分配

东方文荟

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收入与分配,应依据什么原则来进行,是个古已有之,于今尤烈的课题,在多元族群社会更是个各有各说的难解之争。...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陈平──一个时代的终结

东方文荟

前马共总书记陈平的离去,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作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陈平无愧于马来亚祖国和人民。自然,他是带著遗憾走的。那...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回家

东方文荟

中秋连假,台湾的新闻免不了塞车、烤肉与月饼热量,今年又多台风天兔搅局,各家媒体都在关注能否赏月。这是阖家团聚的节日,即便...

阅读全文

孙和声:族群优惠政策

东方文荟

族群优惠政策,是学术与政策界里,富有持久争议的课题。在不同国家,其称呼不同,如正向歧视(Positive Discrim...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初来乍到看香港(自然篇)

东方文荟

两年前我从北京来到香港,是第一次来。从住处走到工作的地方,要经过一个海滨公园。约两公里长的海岸边,用石块垒成了严实的海堤...

阅读全文

孙和声:两种国族国家观

东方文荟

到了今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日,大马也年满50岁。子曰“五十而知天命”,一个年满50岁的国家,也应更趋成熟、圆融、更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