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反复复超过一年了。自去年3月18日行管令开始,不少人因为失业,只能靠著后备金生活,但谁也没料到,这场疫情持续这么久时间,甚至还没看到尽头,再雄厚的资金,也会有被用尽的一天。
kEATchen是本地新创云端厨房,旨在协助街头美食、小档口入驻外卖平台。“我们从没想过有机会接触慈善活动这一块。”联合创办人金鸿霖说,促成这件事的机缘是5月31日的一通电话。他说,伙伴陈意豪那日接到朋友来电,开口向他借钱。“据悉,该名朋友此前的经济基础稳定,无奈疫情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甚至三餐不继,没办法给孩子买吃的。”
得知此事后,金鸿霖直言:“希望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做一点事情。”事不宜迟,他们隔天一早便向食物供应商购入鸡蛋、米粉、白米、饼干等日用食材,并在门市店设立食物银行区域,开放给有需要的人士前来领取一份温饱。“万万没想到大家的反应那么热烈,从6月1日开始至今(截稿日为9日),我们收到不计其数的来电询问,有善心人士想要捐赠,但更多是查证食物银行的真实性。”处于疫情紧急的当下,假新闻和假讯息太多了。
反应热烈 安排志愿警卫控场
每天下午4至6时是kEATchen食物银行的开放时间。“每天将近会有200人来排队领取,最高峰是500人。”眼见如此人潮,金鸿霖坦言,当下心情是五味杂成的,既开心又不安。“开心的是可以帮到人。”但不安绝对大于开心,因为他们始终是一家企业,提供云端厨房给餐饮业者,倘若领取物资的群众影响到租户的正常作业,他们责无旁贷。“与此同时,也担心人群聚集会引发感染群。”为免现场失控,他向国会议员玛丽亚陈(Maria Chin)求助,让对方安排志愿警卫帮忙维持秩序。
“据观察,有些人基本上每天都来排队领取食物。”金鸿霖感性说道,有者解释,他们这么做是担心食物银行如果哪一天突然中断或停止,他们又要回到有一餐没一餐的窘境了。“经过解释后,他们比较放心,吃完了再回来再领取。”
来自民间的支持 食物银行继续运转
kEATchen食物银行是在疫情之下临时发起的民间活动,并没有登记注册,他坦言:“我们没办法保证食物银行可以持续多久。”但只要我国仍处在行管令,活动仍会不间断,好让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温饱,一起抗疫。活动的初衷是希望帮忙受疫情影响的群体,但他说:“前来领取食物的人基本分为:30%是疫情之下受影响的人;70%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自6月1日活动开始,至9号截稿为止,短短8天,kEATchen食物银行共筹获6万7000令吉的善款。“这也是我们没办法轻易喊停的原因之一。”他指,不隶属于任何慈善或非营利组织,但民众却愿意相信他们。“因为大家的信任,让我们有感有责任把事情做好。”他分享,曾经收到3令吉及6令吉的善款。“不懂为什么,总觉得善款背后有著很深的用意。”可能有人会嘲讽说“捐那么少,不如不要捐啦。”但在金鸿霖来看,捐款者很大可能是把仅有的金额捐出来。“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是恶作剧,但我不觉得有人会为了捣蛋,愿意花时间转账。”他续说,日前收到一个年仅两岁的捐款者所捐出的150令吉。“这是她的生日愿望,希望可以帮助有需要人士。”
面对疫情的直接冲击,金鸿霖是过来人。“去年,我成立了一个房产新创平台,没想到遇上MCO 1.0,资金无法支撑,只好转卖给他人。”创业失败让他消极了好几个月,所幸太太在身边不断给予鼓励,让他有勇气重新出发。“kEATchen于今年5月初正式上线,但在5月7日,我国再度进入MCO。”他无奈表示,虽然kEATchen算是基本经济基础行业,但作为一家新创企业,线下宣传活动其实也非常重要,如今因为行管令而无法进行。“接触慈善活动让我变得更加正面,虽然再度面对疫情打击,但这次我有自信能够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