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听起来很老套,像是父辈才会做的事。斜杠、自由、理想、跳脱框架仿佛才是现代人的代表。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一辈子反复做著同样的“练习”,科研不也是这么一回事吗?不停的地反复实验、验证,期盼能推进社会的发展。入行20年的电气工程师梁慧仪今年获颁卓越世界女工程师奖,成为大马首个拿下这个奖项的工程师。
“以前刚开始做研究的时候,我跟我的研究主管都没钱,很多人看不起我们,但我们也无所谓,只凭著一股傻劲在做。就是这样的傻,才把基础打稳。”提起自己的背景时,梁慧仪调侃自己傻,但或许也就是这样的人,才能在做研究时一直保有前进的动力。
毕业于澳洲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学位的梁慧仪,早年参与研究时便已开始从事数据处理工作,也就是的人工智能。虽然20年前仍未出现人工智能,但这类电信天线资讯分析便是人工智能的开端。在那个2G刚要转入3G的年代,仍有许多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处理,而她的工作就是确保在多台手机同时开启互联网时,发送的讯息不会出现传错人的失误,避免网路流量出现混乱。
“当时的其中一个研究就是学习如何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ulti-input Multi-Output,简称MIMO)的方式采用在互联网上。”梁慧仪直言,当时的电信大多采用单一天线,因此开始思考多重天线的可能性。于是,当时就此做了模拟实验,验证这个方式的可行性,但因缺乏资金,研究最终停留在模拟阶段,并未继续。“现在我们说的5G,用的就是这个MIMO技术。”谈起这件事,虽然这个技术并非出自她手,但当年的想法得到验证和推行,也是对她当时研究方向的一种肯定。
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前,她参与了昆士兰大学举办的澳洲研究开拓者创新比赛,在一众博士、教授参与的项目中脱颖而出,一度成为澳洲当地争相报导的新闻人物。“很多人没想到我一个外国人,还是一个未毕业的博士生,竟然能击败那些高资历、经验丰富的前辈,拿到这个奖。”梁慧仪笑说,其实她也没想过会拿到这个奖,当时是冲著8000澳币(约2万4600令吉)的奖金去参与,“妄想”若能赢得比赛,就能结束因为缺乏研究经费而到餐馆半工读的生活。
“当时我的博士研究就是做资料信号研究,找出如何在一堆信号中找到对你最重要的资料。”为了参赛,她设法将自己的研究最简化、现实化,套用在聼障人士的助听器上。她直言,聼障人士在助听器里会听到周遭所有嘈杂的声音,但这个技术能帮助他们找到想听的声音,让聼障者也有听到声音的权力。当时学校用这个技术申请了专利,而她则用了这笔奖金飞到夏威夷出席研讨会,分享这项技术。“生平第一次到夏威夷,多亏了这笔奖金。”
会报读电脑工程系 竟是因为不会用电脑
“工程师给人的印象就是要曝晒在太阳底下、工作环境肮脏、粗劣,当初选择修这门课时,家人都担心我无法承受这样的工作环境。工程是一门艰难的科系,要求学生具备战略、分析和批判思维,还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谈到当初报读电脑工程系的原因,梁慧仪笑著表示:就因为不懂得用电脑。其实,早在她中学毕业后,父亲就花5000令吉给她买了一台高端电脑,但当时的她连最简单的Word都不会用,只能任由电脑积满尘埃,而她也因此常被旁人取笑为电脑白痴。为此,她希望往后的自己能学会与电脑为伍。
等待了两年,迟迟没有被本地政府大学录取,加上那个年代的大专院校不多,她只能选择2+2的课程,从本地私立学院直通澳洲大学。梁慧仪在本地修的是电脑工程文凭课程,殊不知昆士兰大学并没有这门课,只能从电脑科学和电气工程中做出选择,最终她选择了同为工程系的电气工程。除了文凭课程的基础知识不怎么派得上用场,当年英语水平不高的她根本不敢在外国人面前说英语,当然也聼不懂当地的英语腔调。“我们这里的英语无论说得多烂,意思到位就好,但去到国外才发现英语差真的会有差异。”刚开始因听不懂当地的英语,使她有好几门课险些不及格,直至后来结识了新加坡的同学,从他们身上了解到新加坡人的学习态度,学会凡事先做好准备,这才追上了进度。
“说真的,新加坡人学习和做事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在研究方面也一直走在时代的尖端。”提起研究,梁慧仪坦言早年在新加坡私企工作的那段经历,让她对市场的需求变得敏感,研究方向也变得更实在、更接地气,而非天马行空的想象。即便如今在大学里任职管理层,也未对她的研究造成任何影响,仍会按照社会的需求去做研究。“偶尔遇到瓶颈时,我也会去看一下新加坡现在在做什么类型的研究,这样才能追得上时代的步伐。”
梁慧仪形容自己是一个“坐不住”的人,与一般总是待在室内的研究人员不同,她需要多到户外及人群走动,从中寻找更多研究的灵感。“没有灵感的时候,可能一两个月我都做不出一个东西来,但灵感来的时候,一般都会有很震撼的结果。”她透露,自己曾钻研过睡眠障碍者的脑电波,从中分析他们在晚上的脑讯号是什么,用这些数据协助医生更准确地做出诊断。
梁慧仪的研究生涯随著她做的研究,也从电子工程慢慢介入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如今她除了致力研究工业革命4.0、无线传感器网络、超宽带、无线通信,亦在研究各种基于脑部信号(EEG)中用于信号调理和分类脑信号处理。现在,她又开发了步态分析系统及上肢跟踪系统,并将其授权给医疗保健公司,期盼这些生物医学信号的提取能帮助医学界达到突破,让行动不便的人能有更高效的复建运动,更快恢复健康。“这些研究主要是帮助他们设计更多有效的复建运动,当然这些在市场上已经不是新的东西了,只是我们需要研究该如何做得更好。”她笑说,小时候总觉得读医的人都很厉害,如今能与医生配合,也算圆了儿时的梦想。
加入协会与社团 帮助女性建立信心
“社会普遍认为女性是弱的,也毫无前进方向,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很常会忽略我们的存在,也不会在乎我们的感受。”作为女性,梁慧仪坦言在这个以男性为主导的领域中,经常会遇到不公的对待,最常见的是不平等的机会和待遇。她直言,女工程师在这个行业必须比别人更刻苦,才能脱颖而出,但只要通过实践和学习建立行业所需的重要技能,就能慢慢建立起自信心。她认为,建立信心是女性在这个领域站稳脚步重要的一环,这能帮助她主动参与活动,而非默默地等待被邀请。“当然,适应这些需要一段时间,但绝对是值得的。”
虽然梁慧仪如今已是国际女性工程师和科学家学会(INWES)副会长,也是东盟、亚太地区和世界女性工程领域的领导,一直积极促进东盟和全球女性工程师的发展,但早年的她是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下被选为马来西亚工程师学会妇女组理事。“当时我只是想去参加这个聚餐,吃个饭,没想到那天也是他们的会员大会,就有其他会员指著我说:“就选那个华人吧!””吃顿饭莫名成了理事,但这个契机也让她有机会了解到女性在工程领域遇到的各种问题与不公。尤其后期接触了亚太和东盟女工程师,才理解到与他囯相比,本地的女性实在幸福多了。
“她们在那里没有尊严,也没有机会,但马来西亚早年还有政府定下管理层必须有30%女性的规定,明显看到职场上的女性待遇有改善,女性高层也慢慢变多了。”她认为社会需要改变,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STEM)领域若长期缺乏女性,将会对国家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多年来,她积极推动各种青年工程师工作坊、工程技术比赛、性别平等活动等,期盼额能让更多年轻女孩接触这个领域,并且鼓励她们随心而行,纠正她们在刻板印象下受到的思想影响。
三次提名 终获世界工程师组织联合会认可
日前,她获得世界工程师组织联合会(WFEO)颁发卓越世界女工程师奖,成为大马首位获此殊荣的女工程师。“在这之前,我已经被提名过2次了,所以这次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只是抱著自我提升和自我挑战的心态参与。”此次获奖实属意外惊喜,梁慧仪笑说,这个奖项代表著她在几年来所付出的努力受到认可,所有的挫折、自我怀疑都得到了印证。
“这次获奖忽然成了众人的焦点,我的个人网页因流量太高而瘫痪了5次,也很意外能收到元首及元首后的贺词。”梁慧仪表示不会沉溺在荣耀之中,如今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继续在这个领域发光热,贡献自己的专业技能,创造更多的科学发明。同时在工程界推广平、多元和包容性(Equ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简称EDI),期盼这个领域能突破年龄、语言、性别、社会地位限制等其他刻板印象所带来的不公。
随后,她将应邀代表英国工程技术学会技术理事(IET)及WFEO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办的第11届国际非政府组织论坛,确保EDI能在工程界良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