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OlaBola》正式公映那一周,我观赏了这部片子,相信它票房必然大热。尽管它并不如另一部本地电影《PolisEvo》那样扣人心弦。电影描述了大马过去各族共济一堂的情况,唤起了很多曾经身历其境者的回忆,并且不断讨论如何重现和谐美景。
尽管电影并非真实的生活,但仍有一小个片段困扰我的思绪。我明白,大马像其他在冷战中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一样,杯葛了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在电影《OlaBola》里,大马足球队面对这项事实的反应更加戏剧化。但最后,一切归于平淡。另一个争议(它让许多人恼火)是,代表大马队攻入致胜一球者为马来人,但事实上却是华人球员。
电影的编剧或许考虑了现有的政治状况,小心平衡事实与电影。当然,它不像PRamlee电影那样成熟(即使是电影里虚构的苏丹国,编导也以幽默手法传达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复杂隐喻),或者像YasminAhmad的广告那样言简意赅(可减少成年男子在90秒内泪奔)。但电影仍然不错。
展现大马特色
电影的要传的讯息非常明显,它展现了大马多语的场景,及人们对运动项目的热爱(一部有关“达雅飞人”WATSONNYAMBEK和羽球世家西迪兄弟的影片,或计只能吸引一小部份的忠实观众),它吸引了许多为此而来的观众。
但并非人人都欣赏怀旧气氛,有人指出,缅怀过去不能让现在的大马变得更好。尤其是戴著有色眼镜时,更是如此。
对我来说,这类指控并不陌生。本周末,大马民主与经济研究中心(IDEAS)将庆祝成立6周年纪念及纪念国父东姑阿都拉曼诞生113年。
恶意批评者将作以下三点指责:一,大马独立之父已逝世多时,不必一直再提他的名字;其次是IDEAS不能准确地描绘东姑的信念,三,东姑的思想被夸大和漂白了,里头也有许多黑暗面。
对此,我回答说,大马应捍卫东姑的思想。他是国家原则的奠基者,他的肖像成了马来亚独立日和国庆日的像征,因此,学生应该了解他的故事和建国之路。许多年轻的国民并不了解独立的意义,只见到独立的图像。
我在“重振大马”的演说中指出,当代政治的冲击,已使人们争议这个国家的历史;更令人担忧的是,人们对这个国家有著不同的期盼,而不是对过去有共同的理解、对未来有著共同的希望。各个族群对国家的期盼全然不同。这一切就存于独立的精神当中,我们引述东姑的著作和讲话,并用它们为灵感,迎接国家今日的挑战。
最近我在一本即将出版的新书写了一段介绍,那是一段东姑从未公开的对话,里头将揭露他在任首相期间的一些政治暗战。然而,我不断从东姑那个时代的人,不仅是政治人物(那些反反复复的政客,可视为怀有不良动机之辈)听到类似的故事。大马人如何清楚的理解治理国家的原则,以及对未来的乐观看法。当然,那时的贪污风气和种族主义远不如今日严重。
在过去的六年里,我们一直在试图说服人们,纪念东姑,唤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有很大的作用。我们让在民间社会的同道、我们的实习生和理事会成员,我们的捐助者相信,建立更美好的大马,并非空谈。这激励他们参与教育难民和自闭症儿童、协助加强反贪工作、提高政府采购作业及公共政策的透明度。
唤起人们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能激发大马人的潜能,打造一支世界一流的足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