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角度来看,最近掀起的“衣著风波”,恐怕比“董总内乱”还要严重,因其牵涉的社会范围和意识形态症结太广、太深了,且还“遍地开花”、“立竿见影”,诚非某些人以为的“小case”。
或可设想:某天大伙上电影院时,突然遇到志愿警队在门口把关检查,并“好心”地借出纱笼(或也有人开始搞“租纱笼”生意)给那些露腿、露肩、露背、露腰等者,原来刚好遇到“国庆月”,电影院必须严肃地临时充当“爱国教育基地”,所以要求来者皆“衣著端庄”,否则立正唱国歌或聆听“政治宣导”时很“不尊重”。也许我太爱“幻想”,惟于这社会很多过去匪夷所思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诚不能低估世事变化之快。
衣著风波本质
衣著风波之本质,实关乎“公领域”的话语权、人权、文化权,以及所谓“公共道德”、“公民意识”之釐定问题,诚非某些人猜疑、影射或认定并侃侃而论的种族、宗教或文化“板块”之间的“紧张”和“摩擦”个案,进而忠告大家要“敏感”、“互相尊重”、“giveandtake”等。虽不能否认后者存在的可能性,但事实未必全如此。若社会领袖或文化精英一径如此看待相关风波的话,某种意义上实已一再巩固,甚至扩大了社会裂痕。
易言之,政府部门的衣著规定所影响的,并非特定族群或宗教信徒,若先入为主地认定某族或某教徒必定符合、认同或遵从相关穿著标准,诚如“穆斯林不能拒绝伊刑法”的思维那样,其实是变相地认可、纵容、鼓励违反人权的意识形态专政。
从这点出发再把有关风波转移、上纲成族群或教群之间的矛盾,所以鼓吹大家应当互相“体谅”、“尊重”之类,说实话,虽不无好意,但还真的是“越帮越忙”,模糊了该被聚焦、检讨的风波关键及主谋。
实则上,僵化的衣著规定,可能只反映了部分人的保守意识形态,而社会不幸地正被这些人霸占、绑架了话语权,且还滥用公权力来干扰他人,根本不是哪群人与哪群人之间的“文化冲突”。若理应明辨是非的精英,如媒体人和时评人也惯性地堕入如此“甲vs乙”的思维,只能说这社会的“种族和宗教分化洗脑工程”太成功了,结果普世人权只能靠边站。
坦白说,我还蛮欣赏,甚至同情保守主义的,觉得其有助于平衡社会过度的现代化和世俗化,惟关键是:没有任何意识形态应当借用威权来干预个体人权。任何影响面广大的公共规范之形成,都必须是双向,乃至多向的民主互动成果,而非单边且傲慢的一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