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上很流行各类的国与国之间的比率与排名,诸如全球竞争力,经济自由度,新闻自由度,幸福国度等。据此,又衍生出各类都市、城市的排名。如加拿大的温哥华、多伦多,或澳洲的墨尔本、悉尼等,通常排在全球最宜居城市的前八名。
有些政治经济论者还认为,竞争力已从国家转向城市;因为,一国的竞争力通常集中于城市,城市也是各类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的集中地,可发挥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应(Economy of Scaleand Scope)。
根据联合国在2014发表的《世界城市化前景报告》,城市人口已从1950年的7亿多,剧增到2014的39亿,占全球总人口的54%。其中,亚洲又占了54%中的53%。此外,全球超过1000万人口的超级都市也从1990年的10个,剧增到28个,其中亚洲也占了16个。其中,前3名,即东京(3000万),德里(2500万),上海(2300万)。有趣的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城市东京,竟是全球最安全的大都,其次,才是新加坡与大阪(Osaka)。看来,城市规模的大小,与安全度没有必然的关系。
吉隆坡仍需努力
既然人口向城市集中,是个总趋势,如何处理人口流动、工作机会、公共交通、住房、环保、医疗保障、教育与培训、能源、基础设施等,便成了重大课题。英国的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EBR)便据此提出了一个可持续城市指数。从人口、环境与经济三个方面,为50个城市进行了排名,而我国最大的城市吉隆坡则排名26。前3名则为法兰克福、伦敦与哥本哈根。就亚洲城市排名言,首尔、香港与新加坡则占前3名。显见,吉隆坡尚有待努力。
吉隆坡的长处是,在经济盈利,低房价、生活与工作两方面的平衡较为突出;只是,在收入差距与教育程度方面较差。新加坡则在房价、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商业成本方面较差,唯却可排在世界前10名。
说到吉隆坡在这早在1880年便成为雪州首府,独立后也成为首都的最发达的大马城市,它面积只有243平方公里,占我国总面积近1%,可在2014年,人口173万;其中,公民占155万,族群结构为,土著约71万、华人66万、印度裔15万。
隆市经济增值较高
在2013年,大马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9867亿令吉;其中,雪州占约2193亿,吉隆坡则是1433亿令吉,全国排名第2,比砂拉越的1072亿、柔佛的883亿及沙巴的649亿还高。同理,就人均收入言,吉隆坡则是全国最高。在2013为79,752令吉,较布城的43,848(次高),砂州的41,115与雪州的37,851高得多。可见,吉隆坡的经济增值率是最高的。
从大马家庭月均收入来看,2012平均数为5000令吉,可吉隆坡却高达8586令吉,远高于所有州,如次高的布城与雪州,也仅是8101与7023。又根据英国Wealth Insight(财富透视)机构的研究报告,在2014,大马共有26万位高净值的百万美元富豪;其中,吉隆坡便占了13万800人。显见,大马的富豪颇集中于吉隆坡这个政治、经济、金融商业中心。尽管在1993年,我国的行政中心已迁到布城(Putrajaya),可吉隆坡依然是全国最活跃与富裕的中心。其中心作用,并不因布城的存在,而受到威胁。这里便涉及了增长极(Growth Pole)的概念。
本来,在1972年前,吉隆坡与雪州是一体的,只是由于在1969年大选中,当时执政的联盟(Alliance)因在雪州的28议席中,只占一半,而反对党所占的一半中,有9议席来自吉隆坡。这样的选举结果,自然会使执政党策略性地把吉隆坡隔离出来,以保雪州政权。
尽管如此,在许多方面,雪州与吉隆坡依然是一体化的。即便布城是行政中心,可国内外人士在谈到大马时,依然觉得吉隆坡才是大马的中心。实则,大马的地标,如高达452米的双峰塔或421米的吉隆坡塔,或国会大厦等也坐落在吉隆坡。这个在1850年代才开发的城市,其人口也已从1884年的28万823人(其中华人占23万827人)剧升到今天的170多万人。可惜,居民拥屋率只有50.8%。
对华人言,吉隆坡也具有特殊的意义,许多雪隆的华人历史名人,如5位甲必丹(Kapitan)(1859年-1902年)陆佑、陈秀连、陆秋杰等,也在吉隆坡生存发展。虽说吉隆坡可能是Raja Abdullah发现的,可其发展,却主要靠华人,如1857年的87名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