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光耀从香港学成归来,领了知名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历史学博士。
他学的是历史,应该很有文化,怎么所到之处,满是以“粗口”论政。难怪马青“看不顺眼”。
马青教育局主任张盛闻认为,马青和女青年团需要成为“打超人先锋”,以制止粗口文化的蔓延。
马青能打倒“超人”吗?就像不少人大骂香港的电影低俗,却仍要踏足电影院为“低俗”创造票房。
丘光耀2年近500场的演讲,所到之处,受欢迎的程度,马华是要“眼红”的。难道去听丘演讲的人,都是“粗口”的爱好者?都是一批没有文化的人?都是支持丘的所谓“粗口文化”?
马青错误的解读“粗口”,只是看到粗口的“表面”,看不到粗口的“内容”。
粗口是属于“高级”还是“低俗”文化或有讨论的空间,但香港女青年作家何雪莹对粗口有这样“贴切”的诠释,她说:粗口在合适context底下,或许只是无伤大雅的玩笑;粗口确是某个阶层的日常生活不能少的语言,叫他们不说粗口他们几乎失语。有趣的是他们并非“地盘佬”等一般人以为的劳动阶层,身边的不少文化青年言必粗口,以粗口讨论公义问题、大是大非,丝毫不损其对话的质素;不说粗口的文化人也几乎99%都不介意别人讲粗口。粗口只是一种沟通工具,有其文化社会背景,但我们不能忽略以粗口作包装的内容是什么。
回头来看丘光耀的粗口为何所到之处会大受欢迎,显然不是丘的口有多“粗”,而是被他用“粗口”骂的人有多惹人“厌”,如果这两者你无法分清,那表示你只见其“表”未见其“里”。
“性”一向是恒久的话题,人离不开“性”,当性与政治占上边,必然成为社会的焦点。它可能与“法律”无关,但它离不开“道德”。
最近新加坡的高官因为涉及“婚外性”怀疑存在利益输送而被带上法庭,有者已经洗脱罪名,但也因此赔上名誉。新加坡唯一的华文大报《联合早报》钜细无遗的报道,无非是要挑起读者的“性趣”。
“性”原是中性的,构成话题的是其外在的元素。如果丘光耀去谈“性教育”,恐怕是没有“听众”的,但他巧妙的把现实的“政治”与“性”相结合,使涉及性丑闻的“丑角”成为笑料。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官员必须保持最高的道德水准。他是针对近来新加坡政治人物的“婚外情”与“婚外性”所提出的严厉警告。这点可以理解新加坡的成功绝非偶然。
去年12月,新加坡国会议长柏默承认与一名女职员有婚外情,坦承自己犯了“严重失当的错误行为”并宣布辞职并退党。虽然柏默公认是具有政治潜质的国会议长,但人民行动党仍然决定做出“牺牲”。
同年1月,新加坡国会最大反对党工人党议员饶欣龙的婚外情传闻曝光,导致他在2月被开除党籍,并同时失去国会议员资格。
马华总会长蔡细历所涉及的是“婚外情”也好,或是“性丑闻”也罢,为何2007年发生至今,旷时多日,仍然阴魂不散?不是因为人们对蔡的“性事”有多大兴趣,完全是因为蔡还在其位,是一党之首。若蔡不在其位,也不再媒体曝光,那很快的就会被人“遗忘”,当然包括对他的“性趣”。可以肯定,只要蔡还继续在政坛活跃,他将永难逃离“性”的魔咒,这也要拜互联网所赐,它让你在全世界“无所遁形”。
新加坡的执政党与反对党都深知,东方世界的人们仍然不能接受领袖对婚姻的不忠,因此采取壮士断腕的激烈手段,确保“性污名”的领袖不会玷污党的声誉。
马华成就了“超人”?
蔡细历5年前曾公开说:“我认为假如我继续在政党或者内阁中担任职位的话,那么会对政府和政党造成一种负担。”有鉴于此,他认为应该辞去有关职位,以免自己成为国家领导层的负担。回头再看这段话,蔡今天仍然身居马来西亚华人第一大党的领袖是充满讽刺的,不知道他该如何“自圆其说”?
虽然蔡曾经公开道歉并辞掉官职后东山再起,马华党员的接受毕竟不能反映公众的认可度。马华要洗脱总会长的“性污名”,或许只有两条“生路”:一是请总会长退出政坛,一是有“非常的行动”以功代过,例如退出国阵、大义灭亲揭发国阵贪污舞弊、临门一脚送民联取得政权等。问题是马华党领袖、党员有这样的政治智慧吗?
就如美国克林顿总统与莱温斯基的“拉链门事件”当时没影响到他极高的民望,仍得到七成美国人的支持,其主要原因是克林顿在任内有一定政绩,尤其是他在任内创造了美国8年的长期经济繁荣。
政治乱相、政权腐败、朋党勾结、治安败坏,领袖道德沦丧等,在在都令公众怒不可遏。丘光耀的“粗口”成了许多人的“代言”,宣泄了积压已久的不畅、不满、不快。
马青要打倒“超人”,反而成就了“超人”,得不偿失。
有时间的话,还不如自导自演在野党领袖的性爱光碟,以假乱真,虽然是张冠李戴、粗制滥造、漏洞百出,或许可以蒙骗一些好色之徒,捞它一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