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冲击大学的收生率,不过二十年光景,台湾已出现高校合并或倒闭的案例。而大马在疫情期间也有高校被迫退场案例出现。出生率的下降,影响的不仅仅是大学收生人数的竞争,连带的也冲击到独中的收生状况,给独中的发展前景给敲响了警钟。
独中人数近几年开始出现下滑的现象,这其中的因素除了面对国际学校的竞争之外,少子化的趋势也是要因之一。过去二十年都会区的独中一直处在僧多粥少的情况,许多过不了入学考门坎的考生只能望门兴叹。
近年来,虽然名牌独中仍然爆满,但有独中已出现填不满的缺口,尤其乡镇区的中小型独中,新生人数下降的问题一直没有缓解。即便学校提供优厚的奖学金,对当地华社仍然欠缺吸引力。
独中的发展需有全盘计划,从独中师资的培育、甚至包括校长的培育,不能再由各校自行操办。反之,应由专门机构进行统筹,透过专业的系统培育,减少校长与董事会磨合不良影响办学的情况出现。
从宏观的角度,独中的师资应相互流通,必要时,让有馀裕度的大型独中给予中小型独中支持。此外,教育资源应尽可能共享。中小型的独中因资源有限,必要时几所独中可进行资源整合,共同探讨与推进改善教育数质的方案。
独中要确保生源不断,不能光靠民族教育的老招牌。也不能模仿国际学校贵族化的办学方针。填鸭式教育的考试工厂教不出懂得关怀社会的学生。反之,获取学识的同时还能兼顾到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自信心的培养,才是成功的教育。看一所独中的成就,不能只逗留在公共考式出了多少质优生,还要看出社会之后校友的社会影响力。
因此,各独中在教育改革的努力是不能间断的,成立专家小组探讨发展方针,比起董事会委派校务小组对校长指点江山更为迫切需要。
面对少子化所带来的冲击,独中要维持现有的基本盘已属不容易。固然游泳池和奥运会标准的运动设施会吸引学生前来报读。但更重要的是软体上的提升,尤其在教学水平的改善更能赢得家长的信任。一所大学的成功不在于宏伟的大厦,而是拥有多少大师。同样的,成功的独中不在学生有多会考试,而在处事上进退有度懂得审时度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