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3年的今天,只要谈到我国华教的发展,必然是从上世纪廿年代英殖民政府的学校注册法令,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巴恩报告书》、《1952年教育法令》、《1954年教育白皮书》、《拉萨报告书》,六十年代的《1961年教育法令》,七十年代的英校改制、独立大学败诉,八十年代南大关闭、茅草行动,以及纵横数十年的教育政策最终目标。
这些整个华文教育发展的核心论述,而个人将这种论述视为外在矛盾,透过上述的发展历程来定调今天的华文教育发展是华社与国家两者之间在国家教育政策上结果,如此下叙述确认了整个华文教育发展的外部结构,只是这个论述架构在今天的政治环境转变下,华社与官方之间的矛盾已无过去的尖锐,加上如今的华人世代已没有过去先辈们浓厚的华文教育情意结,因此如今的华教发展面对的挑战反而是内部各种矛盾和冲突。
过去这十几二十年来,华校已经不再像过去般一呼百应,加上大家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因此很多家长对于学校的各种政策、做法抱有不同的态度,尤其是在各种收费课程和捐款、作业簿等课题上更是有非常大的认知落差,加上缺乏沟通的结果,形成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矛盾,甚至是家长与学校之间不信任,家长与学校彼此之间的冲突也时有所闻,这无疑是华校未来发展的巨大隐忧。
学校和家长之间本应是站在同一条线上,以便让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好地受教权,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效,如果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矛盾无法透过沟通和谅解,那受害的终究是整个华教未来的发展。
独中和华中之间的也有本质上的矛盾,在《1961年教育法令》下,不接受政府改制的华文中学成为独中,不管是校务经营、课程管理和公共考试与升学管道上,都与接受政府津贴的国民型中学(下称华中)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过去数十年来独中成为华社宠儿,华中则背负背叛华教,成为华社弃儿。
回头看,尽管华中没有独中的自主性,课程也比需要跟随国家教育体制,其实华中在改制也扮演著支撑华文教育的角色,毕竟数十年来能够挤入仅有六十所独中的华小毕业生也仅是少数,而华中在提供华校毕业生能够继续学习华文这部分所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
只是数十年来在有限的华社资源下,独中这个宠儿自然碾压华中,这也造就了今天独中和华中之间的差距,如今整个大环境已经不同,华社也该正视华中和独中之间的矛盾,找到彼此之间合作的可能,在这个国际学校和私立中学来势汹汹的今天找出一条能够满足所有不同华人子弟未来升学发展的方案。
随著民众的社经地位改变,教育水平的提升,学校教育必然要走向更专业化的路线,而如今席卷全球的教育改革浪潮更是对学校、老师的专业有高度的要求。在这个趋势下,独中发展也面对专业改革和传统教学之间的冲突,独中为什么要改?独中该如何改?从哪里开始改?如何获得改革的资源?谁来主导改革?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仍然处于讨论状态。
在上述的挑战下,却还有很多学校深陷在董事会和校长之间的矛盾、校友会和董事会之间的冲突中,前阵子柔佛笨珍培群中学的校长出走,到最近新文龙中学的董事会和校友会矛盾引起的董事会辞职风波便是华校长久以来内部矛盾的白热化表现,深陷这种会让学校教学和改革空转的内斗中的华校,又如何有办法去面对来势汹汹的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竞争?
如果我们仍然迷信华教只要依靠过去辉煌的发展就能够永远走下去,那就是低估了各种内在矛盾的杀伤力,也高估了华校的基础和实力。社会是是不断的在变化和进步,各种外在挑战会因为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而不同,华教发展在各种挑战下,学校的经营犹如逆水行舟,只要华校没有前进,就会被他者超越,更可能会被大时代的洪流吞噬。
今天政治环境已经没有过去的尖锐,外在矛盾造成的压力已经没有过去的巨大,而各种内部挑战反而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存在,如果华社没办法在立即正视这些存在已久的内部矛盾,那华教将会因为各种内部矛盾而被消耗,自己反而是最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