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踏入社会,在工作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未雨绸缪,规划自己的退休金,以应对未来离开职场后的人生下半场。
很显然,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单靠储蓄是非常难实现累积退休金的目标。试想想,假设要在20年的时间里要累积160万令吉的退休金,单纯依靠每个月的储蓄,代表240个月的岁月里,平均每个月需储蓄约6万7000令吉,但如果边储蓄边投资,以定期定额的方式去进行,假设长期年化平均报酬率为6%,每月只需存下约3500令吉;平均报酬率为8%,每月仅需存约2700令吉;平均报酬率为10%的话,每个月的储蓄目标则可以下调到约2100令吉,就能够达到160万令吉退休金的目标。
那问题来啦,如果要事半功倍地达成累积退休金的目标,就代表大家需要学习投资,那要投资什么呢?投资的标的有很多,房地产、股票、债券等等;也有很多人会被“投机”类的标的所吸引,如虚拟货币、NFT、外汇交易等等。以长时间的历史回测结果看来,在这些标的之中,股票是较为合适一般大众,且有效累积财富的投资工具。
以全球龙头的美国股市来举例,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也就是涵盖在美国挂牌的500家最大上市企业的股价走势记录,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10.3%的年化平均报酬率。
许多人对股票存在误解,认为股票只是一种“纸资产”,目的只是为了在不同价位时进行买卖易手的工具。实际上,若你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哪怕只是1股,你其实就是这家公司的股东,假设这家公司将股份拆分成1000万股,买进1股的你,就拥有了1000万份之1该家公司的所有权。
所以,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就是掏钱出资去和别人合股做生意,虽然你是小股东,没有公司直接的经营和执行权,但是通过股东大会,可以与其他股东一起决定公司的重大决策,如委任执行长和董事、董事的薪资、收购案等等。
股票内在价值
这是一个在根本上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若你将股票投资视为你与一家或多家企业的共同成长,你关注的重点,就会是你所拥有的生意之营运是否良好、管理层的管理绩效是否出色、公司是否能够长期赚取利润并成长。
相反的,若你只将拥有的股票视为买卖套利的“纸资产”,你关心的就只剩下股价的波动,因此脱离“投资”的范畴,跌入“投机”的陷阱里。如果著眼点仅仅是股价,而非全盘生意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你将无法确定股价上升或下跌时背后的理据,你也就无从正确判断自己应该保持观望、加码购入或者立即出售你手中的公司股份。
总结一下正确的投资思维。首先,我们应该先将“投资”和“投机”区分开来,了解自己究竟是不是在“投资”。如果投资股票,请将持有的股份视为企业的部份拥有权,而非单纯用于交易套利的“纸资产”。在出手投资前,更多地去理解自己心仪企业的营运记录,及未来的成长趋势,当你的了解越透彻,失误的可能就会最大幅度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