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各大美国上市公司公布季度业绩,个股分化越发严重,而本周更是多家最受关注的美企发放业绩的时刻,并且越来越靠近五月份美联储FOMC会议时刻,所以市场更趋于审慎,以致标普500维持上周一直在4100点上下窄幅徘徊。
还记得一个月前,美股标普500指数自银行危机后约3900点的低位开始一路上涨到目前正在前往4200点进发,背后的原因离不开是美联储加息临近尾声的预期,并且上月在物价方面也呈现通膨降温的趋势。一直有跟踪本栏的读者应该记得我多次提及通膨非常有可能死灰复燃,不宜对停止加息甚至降息过于乐观。
上周五所发布的4月份美国制造业Markit 采购经理指数(PMI)意外重回荣枯分水岭的50上方,并创出半年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服务业PMI更不降反升之馀,更给出一年以来的新高,总体PMI超预期,是去年5月份以来的新高。
同时,4月份进货价格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而出厂价格更创去年9月以来新高,多个分项指数均表现出价格压力再度升温的警报信号!假如通膨真的如本栏所料难以消退,而美联储又真的如我所料会“Higher for Longer”在一段较长时间内维持利息在高位更长时间的话,投资者又该如何调整往后的投资策略呢?
我知道部分读者在2022年大熊市之后,甚至经过本轮银行危机之后认为很多股份已经跌了很多,并且认为美股已经摆脱熊市,正在寻找个股的投资机会。本期与各位简述在投资危机后企业的一些重要思考与判断方式。
随著疫情与部分行业危机成为过去式,不少行业已经进入复苏路上的各个阶段,造就越来越多“困境反转”公司呈现在投资者眼前,比如疫情后的航空,旅游,酒店,银行挤兑风波后的中小型银行等等。
看到股价跌了很多,认为会回到过去的高点而买入,并且对过去的一些股王押注大笔投资;我称此为戴著“后视镜”的投资方式。
但读者需要留意,很多这类困境反转中的机会往往是雷区,并且不要忘记,这些公司最终还是要面对业绩的考核。所以在经济缓缓复苏,甚至目前经济是否会继续维持复苏步伐,还是走向衰退的不确定当中,往往股价表现并不如投资者的预期。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伪反转的陷阱,并且很多散户更是越跌越加仓,造成泥足深陷。
假如你打算买入困境反转的股票,你必须找到比“已经跌了很多”以外的理由才能买入。
首先,在危机之时,一家企业的负债情况将会决定是否能继续生存的关键。自古以来,雪中送炭少,债权人往往都在最困难的时候向企业要钱。所以新成立并且偏重短期债务沉重的企业,要比历史悠久,以及长期负债为主的公司更难生存。所以债务种类以及总量与变量是决定公司存亡的关键。
第二,有些公司陷入困境是因为部分子公司或项目一直在亏钱,要注意管理层是否有合理的对应策略。例如如脸书(META)最终大幅削减对元宇宙方面的投资便得到投资者的认可,让股价大幅反弹。而微软和谷歌,更停止大量没有带来盈利效益的研发项目来改善企业利润率。
第三,很多公司的危机看似是暂时的,却好转过后再次旧病复发。这种公司便很需要特别注意未根治的风险是否会引发更大的估值折让。
最后,读者必须留意随著危机过后或时代变迁,过去企业的成功要素或者是护城河是否依旧。换句话说,是否有新的估值逻辑。例如西部数据(WD)过去是全球的电脑存储的硬盘龙头制造商,但随著时代变迁,机械式硬盘已经逐渐被其他类别的存储记忆体代替,总体市场份额已经不复存在,所以企业的底层估值逻辑已经跟过去有彻底的变化。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加息结束之后很快便会进入减息周期,而科技类股票已经开始因为降息预期而作出大幅反弹。如果此预期落空,基准利息在往后的几年内维持在高位更长时间的话,整个估值逻辑便不一样。
再举例,各大企业目前纷纷急不及待的投入到人工智能的潮流当中,如果人工智能的更新迭代所带来的新资本开支项目并没有带来更大幅度的盈利上升,甚至让科技巨头们之间形成恶性竞争,造成盈利下滑;当过高的估值面对业绩考验时,股价便会相应调整。
所以,投资者在挑选心仪股票进行长线投资前,需要做好基础调研,避免掉入“伪困境反转”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