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总会长李三春高寿谢世,马华公会的二分之一国会议员魏家祥代表本党致哀,不吝溢美之词,高调定论李氏“当年的政绩获得了各方的赞赏与尊重”云云。74周年党庆上台发表悼词,魏总红了眼眶;回到台下回顾李氏生平视频,频频拭泪。
党之赞誉,毕竟是单方看法。路人评价,历史论述,往往则是另一回事了。因为这样,不知魏总如何解释时任居銮北区人民代议士的李三春,1961年10月20日人在国会挺身支持《1961年教育法令》陈词的言之凿凿:
“华校建校,满城华侨(the China's Chinese who were citizens of China)。建校所为,旨在教育下一代中文,希冀有朝一日回返中国(learn more about Chinese and go back to China)”(国会记录,页2055)
李三春当时显然不愿正视,因为自主,华校不得任何政府津贴;他反倒坚持,新定法案,不但惠及华社子弟,而且无损华教千秋传承。李氏随之演示A + A = A + A 和 A chia A = A chia A有何不对之见,佐证本身观点无懈可击。
追溯时间点,李三春说这番话,独立建国已四年,重返中国早不是华社选项。1956年5月5日林连玉先生应《马来前锋报》诚邀,所撰〈开斋节献词〉,率先倡导“建立起把马来亚当我们国家的观念”:
“(移民此地者的)孩子已经是这国家的孩子。马来亚是他们唯一的母亲,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唯一家国。马来亚的利害就是他们的利害。马来亚以外的其他国家,再了不起,他们也只能当成友邦而已。”
不幸的是,恐怕正是类似60年代的李三春心存不可思议的偏见,时至今日,不少国人亦对华校体制和课程设计,误会极多。对此,同日参与辩论,人民进步党党魁DR辛尼华沙甘厉声驳斥回返中国的非常荒谬:
“也许汝爱母语,君之所言,乃至如此;何不折返印度,折返锡兰,折返中国。我要坦告议会:我们无意回去那里,而是厮守这里,以民主之道抗争(不公之)政策,直至圆满完成。”(页2044)
此后推动华文中学改制,李三春怎么出力?1979年12月31日下午三时许,陆庭谕老师被谁申请立即调职千里之外的登州日底?诸如这些郎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党如果仍像廖中莱“不忘李三春教诲”,下回大选,不知马华同志是否还要频频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