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槟城的锦华兄(人们常称呼他“郑锦华老师”)已是近20年前的事了。他是本国一位著名民俗文化工作者。其为人作风低调,干的却是文化工作大事,尤其是民俗文化方面独特见解,为许多人在信仰习俗方面的迷思,获得完满的理性解答。
数天前刚去世的锦华兄,是我国少有的堪舆学大师,亦是将大马童玩进行组织化进行推广工作的重要幕后推手。以童玩取代电子游戏,一直是他的理念,也是他的心愿。
锦华兄常强调,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是非常之人性化的。比如说农历大年初一,我们华人传统习俗里,家家户户原则上都不进行打扫或做家务的工作,那是因为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农业社会里,女性永远都有做不完的繁琐家务。为了体恤妇女们长时间的工作劳累,新年习俗规定了全年至少要有一天,女性们“必须放下工作”(不打扫、不做家务)而休息,否则会不吉利祥和。
锦华兄是著名的堪舆风水师,长期受雇于远自中国、近至新加坡的上市企业权当风水指导顾问。他常对人言,中国风水其实是非常科学且具根据、不提倡迷信的。
就以习俗禁忌里的“避免午间到坟场活动”的说法,他以科学角度去解说是坟墓在一整天的热日曝晒下,往生者腐烂尸身所产生的秽气上升,出了地面后难免对坟场周遭活动者而言,从健康上分析是会有一定的影响的,故避之为宜。
房屋建筑与室内设计,若仔细了解风水要求,我们常可以发觉到,中国风水师以居住或在建筑内活动之工作者,用它实际感觉或视觉平衡感而定,力求身处其境感觉舒服为主。一旦感觉舒服后,人之常情、生活或做起事情来就会感觉身心顺畅,人们就会倍感精神,体魄健康无碍。
童玩方面,郑老师认为电玩,尤其是手机,“刷屏”已严重取代了孩童每天早生第一件必做的“刷牙”工作,孩子们不论是在早餐、中餐或晚餐桌上,已不再对长辈或孩童之间彼此嘘寒问暖、闲话家常了。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一手扒饭、一手刷屏都成了所谓的低头族。
所以郑老师强调的是三字经里头的“勤有功、戏无益”,巧妙地衍生出“戏悟益”的相对积极思维与说法,让人们从传统童玩游戏之中,领悟到生活上适时的主动与被动态度,进一步提升他们生活的素养与品质。
若没有从生活中经历跌倒的疼痛,又如何去体会死亡的可怕?游戏过程的变化,可训练孩子思考上的转念,以及跳出框架束缚的动脑筋方法。把孩子们从“电子”带回“亲子”,更是态度谦和为人低调的锦华兄毕生之所愿。
以上种种,都是郑锦华老师致力不怠于社会形态提升改进的正面积极做法。他主张加强人们在生活上,要坚忍不拔的去改造个人精神与生活方式。如今,斯人已逝,锦华兄的个人使命虽说未臻完成,但已垫立了一定的基础。我们非常希望,其未来的接班人,能够秉持同样理念,继续朝著这个方向,为社会与人群作出贡献与努力。
古人有另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的是死去的人,经已离我们而去;逝去的时光与故人精神,就像奔腾的河水,白天黑夜都一直不停的继续流下去。而活著的人们,应该要坚强、好好的、自我激励继续生活下去,以期死者在天之灵,也能为此安息与欣慰。
谨以此文,悼念亦师亦友的郑锦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