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所书写的主题不外乎跟自己工作相关的教育课题和反思本地华人社会发展的文化课题。然而在这个华人长期受到不公平待遇,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崛起大势下,带来了庞大资源的投放,所有华人社团都往中国倾斜,如何维系与中国的关系是目前华团领导最关注的课题。
在经济和商业关系部分,中国生产带来的巨大利益,从地缘经济的角度来看,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区域的跨国经济活动也已经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经贸体系,所有的生产、服务行业都摆脱不了中国因素,凡是涉及跨国业务的企业行号都需要将中国因素纳入发展规划,无视中国就如同断了发展和财路。
这些年来中国的通俗文化除了透过传统的电视、电影等平台传播外,抖音、微博和微信等数码媒介的窜起更是使得青少年的生活文化与中国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今天的年轻人言行举止、流行文化的讨论等就可以发现他们跟中国的零距离,传统语言、习俗和食物等华人生活文化也逐渐向今天中国的官方标准靠拢。
从华团发展、经贸合作到网络打破空间限制,国内过去数十年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使得华人缺乏安全感,可在中国崛起的大势下获得了某种情感上的依赖,不管是商业利益还是文化安全感在背后策动,今天国内很多华人对中国的一切是毫无保留的拥抱,如果有人提出反思华人与中国的距离,必然会被叮得满头包,被围剿得体无完肤。
现实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在这片土地已经落户数百年,拥有这个土地合法的身份和地位,那个过去的“神州”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今天在这片土地土生土长的华人即使使用的是华文,继续遵循华人传统习俗,也早以受到本土多元文化的影响和融合,所以在中国崛起的这个大势下,对本地华人而言是一个机会,但并不意味著我们就一定要拥抱中国,更不应该将中国视为华人社会发展的“救赎”。
思考华人本土化
社会、宗教和多元文化等是我们在这片土地生活所面对的重大挑战,好比伊斯兰党领导最近对国家政权言论,将非穆斯林视为他者的论述所造成的矛盾与冲突,只能透过与国内的其他群体相互交流、互动和谅解才能够获得解决,拥抱中国并不能够提供本地华人社会这片土地、这个社会内部结构问题的答案,唯有回归本土的脉络才能够在这片土地共存共荣。
最后还是要提醒,思考华人本土化,反思华社与中国的距离并不意味著反华、反中,这方面的思考一除了是找寻国内多元族群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案外,也是探索我国华人在中国崛起的这个大势中能够扮演的角色,从中了解我们的劣势和优势,在其中找到华人的机会和可能。
希望接下来的华人社会内部会有更多这方面的思考讨论,从中发展一套属于华人本土化的论述,以及重新定位华人与中国的距离,从而走出一条属于马来西亚华人的道路,我们才能够在这个新时代,在这个土地上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