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宗教都有其清规戒律,不过,不是每个宗教都会严求其教徒遵守。加上现代化之后,由于个体主义流行,即便宗教界还是主观认为信教者有责任遵守教规,但大体上,大部分社会都不再赋予教界干预教徒行为的实际权力。教界仅能通过柔性方式来引导、规劝教徒,如说英国的教堂,基本上只能客气地“呼吁”教徒们出席礼拜。
由于本国某种程度上也算现代社会,所以人们对于宗教的态度,多少还是受到现代主流的影响,只不过因有宗教被政治野心家利用为消除多元、压制异议、整合同族、排斥异己,方便其控制社群以巩固权力的工具,所以有相当部分人,不管喜不喜欢,还是会被教界严格管控。易言之,宗教于此被“政治化”了,且是“公共化”,导致其权力膨胀,教徒的个体性无法展现。
教徒“去个体化”
教权膨胀,其中最彰显的一点是教徒的“去个体化”,凡关系宗教领域的事,都不由得教徒自作主张,必须交由所谓的教界“权威”审核、定夺。如说教界规定某样事务是“禁忌”,那所有教徒都必须认知、相信、表述其为“禁忌”,且有时还需相互监督、揭发、举报。即便某些教徒私底下根本不认同有关“禁忌”,或觉得不必那么严苛,但由于得罪不起教界,更何况有政治威权给教界撑腰。
质言之,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论,被“去个体化”是相当不幸的事。惟当然,或也有些宗教主义者认为这才是“正当”,而个体化是“反叛”、“堕落”、“危险”的。意思是在信仰的课题上,教徒们丝毫不应有“个体选择”的念头——遑论自由,所有人都必须老老实实地顺从权威。只不过,教界再怎么进行思想灌输、改造,乃至诉诸恐吓和刑罚,恐怕还是会有部分教徒不会乖乖买账,只是一般上不会摆明立场而已。
有趣的是:有些非教徒,反而更热衷于迎合教界权威,主张非教徒社群应当积极主动地把有关宗教“禁忌”进一步公共化,务必做到高度“敏感”,不待官方指令就采取标签、隔离、禁入等行动。
有者还批评那些不够主动的非教徒为“不尊重”有关教徒。这说明了教界的“去个体化”论述还蛮成功的,连非教徒都自然而然地把教徒视为不能、不应,也不会自己判断和取舍的“铁板一块”了。
到底让教徒自由取舍是尊重,还是配合教权不让其有取舍的于地,才更是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