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要了解华人的思维、心理、世界观、价值取向等,就必须研读《四书》、《道德经》、《庄子》、《心经》、《阿弥陀经》、《六祖坛经》等,我想恐怕会有一大票人跳出来反对,因华人早已是那么“庞杂”的认同,何能以儒道佛三家的经典来概括、规定或代表他们的精神面貌呢?
今天的部分华人,显然对基督教《圣经》更熟悉,也更倾向以之作为思想行事的依据。即便是华人佛教徒,实际上也会因所遵循的不同教义传承,而有些许思想、观念、理念,乃至习性上的差异。至于众多只接触到民间信仰的华人,不能否认多少均有受到儒道佛文化的影响,惟一般上还是对传统经典相当陌生,就算与其基本思想有点承继关系,往往也是通过口述传统(至最近,方有某些民间信仰组织开始积极推行经典教育)。
当然,直到今天,学界和文化界中还是有人笼统地以儒道佛来概括华人的“传统文化”,这其实也大致符合历史事实,惟其人大多不会刻板、狭隘、偏执地从文化本位主义或保守主义的立场来认定当下的华人文化也必须以如此传统为圭臬。同样的,今天大部分的西方人虽承认基督教为其传统文化之主轴,但也不会刻板、狭隘、偏执地坚持信仰基督教是其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否则人们也不会看到世界各大宗教均能在西方自由传播、扩展的现象。
质言之,片面地以某个宗教来概括某个群体,包括以其经典的内容来规定或推定这些人必然如此思维、感受、选择等,虽不一定失准,但还是有失于中肯、客观、严谨,甚至有认可、纵容、鼓励意识形态威权主义之嫌。
不管是基于什么动机(即便是好意),人们实在不该轻易认同威权刻意编织、经营、推销的论述,如某种人必定是某种意识形态的信徒之类。威权主义向来爱否定个体的选择自由,迎合其论述,等于沦为扼杀自由的帮凶。
实际上,某些传统经典与某些群体的精神内涵有一定的悠久、深厚的历史渊源,自是可理解,甚至欣赏的事,但这并不能合理化为某群体的思想行为就必然或必须被这些经典所“代表”。即使不能否认该群体中的权威人士或深受有关经典影响,且因崇高的社会地位而对人群有相当的号召力或感召力,但这不能引申为整个群体就必定紧随其脚步,服从其指挥。
经典是文明的源泉,甚至命脉,但偏执地把其“独尊”到足以狭化,甚至限制人们于认知和思想上走向多元、开放、中庸的话,只会造成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