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阵只赢得47%选票,便可以133国会议席继续组织中央政府;民联3党的总得票率为51%,却只蠃得89个议席。这种不成比例的大选成绩,岂止在野党输得心不服口也不服,即使只学会加加减减的小三学童,也会觉得选委会的算术奇差无比。
光是总得票率的微小差距,或许还未能显现国阵现届中央政府是一个少数派政权,律师公会人权委员会主席邱进福更以130个小选区的投票率为准,算出国阵在其中就赢得过半数的112个席位。他本人最不能信服国阵只凭20%不到的选票便能够入主布城,因此而认为重新划分选区势在必行,有需要恢复设定一个合理的差距。重新制定选区的比例无关选委会的转型,它只是选委会在划分选区时的标准和依据,目的在于避免令到上位者陷入尴尬的局面。
现在国人所关心的却是选举委员会是转型还是改革?如果首相纳吉仍然热衷于转型,那么,选委会固然无需改组,选区划分也不必有一个比较合理的依据。选委会换个码头,依然故我;选区大小的差距也可以越划越大,总得票率和席位所得出现逆差更有可能成为正常的现象。若是要改革,选委会不仅要纳入国会辖下,也得进行全面改组。这两项先决条件实现后,再提上选举改革和选区划分办法的议程,才能顺顺利利,事半功倍。
选举改革在本届大选前就有权威意见,但是,净选盟8大诉求只有一项手指头点墨措施被接受,由于过于被动,不褪色墨水竟然变成即席褪色的赝品;而国会遴选委员会更提出相对完整的改革建议,也都沦为纸上谈兵。如果选委会不先进行改组,那么,同一批人再审核一次同一批诉求和建议,又如何看到珠玉在前?即使仅仅是重新划分选区这项份内差事,同一个选委会阵容就未必能够主动拟订一个合理的标准,而在被动情况下进行划分,势必产生诸多争执。
重新划分选区的工作在今年底就必须完成,新的划分蓝图还得靠在野党议员的支持,才有可能在国会三读通过。如果纳吉不接纳在野党改组选委会的先决条件,又如何敢期望重新划分的选区蓝图会获得国会三分二多数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