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80年代者应该知道:那是极度政治化的年代,不过是权力非常不平衡的政治化,掌权精英几乎是肆无忌惮地挥舞各种政治工具来对付异议分子,从政界、商界、媒体、学界、文教界到宗教界,凡被视为“不听话”、“不安份”、“不合作”者,重则遭逮捕、坐监,轻则受警告、恐吓,很多人都非常郁闷,有的甚至因绝望而选择出走。
今天的80后和90后,或很难体会“那些年”的政治高气压,以至误以为今天的语境太过“政治化”,甚至是肮脏、卑劣、病态的政治化。当然,也有一些不是那么年轻者,早已忘了80年代的政治风雨,乃至也已升级到与权力集团非常靠拢的优位,所以记忆和立场一样,也是很有“选择性”的。实际上,80年代是政治化到人们不得不条件反射地“非政治”的年代,以免惹祸,如说民间社团办活动总是要明文规定“不涉及政治”。
坦白说,民间不敢涉及政治,正是掌权者树立政治威权的成功,借此垄断各种资源、机会和权利的掘取及分配。民主社会理应是政治普及的社会,如此权力才能更平均地分布,并通过合理的机制(如议会、司法、舆论等)来于一共同价值(惟非单元独裁的价值)的引导下,不断从对比、竞争、磨合中逐渐完善社会的各种体制。不让民间分享政治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政体,通常都会采取高压手段令其噤声,或用各种似是而非的论述来魅惑之。
于是乎,80年代或许没今天那么“热闹”,不见传统媒体或新媒体上泛滥的唇枪舌剑、拳来脚往,也没令人蹙眉头、掩耳朵的污言秽语,但若说那个年代比较“少政治”,大家都比较品性纯良、和善、优雅,恐怕仅属臆想。其实80年代是相对单元、专制的政治化,人们不是更斯文,而是无从发声。
今天的“热闹”,正是社会逐步朝向民主化而从民间释放出来的政治能动性的体现,虽说有点杂乱无章,但若要换回80年代的“清静”,恐怕没多少人愿意。
我理解和同情那些对今天的政治“乱象”感到困惑和忧虑者,惟若从宏远的角度来看,情况其实并非那么糟,而毋宁是民主化必经的“阵痛”过程。民间的政治能动性虽有一定的破坏力,必须紧加规范、整治和教育,但相比于专制威权的不受监督和制衡,把社会逼入阴郁的沉默,当前恐怕还是更好的。继续纵容专制,反倒更像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