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若因维系中华传统之需要而定位为民族教育的话,必须反思的一大问题是:如何应对多元性?文化主体和多元性之间应如何协调?毕竟,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族群、语言、宗教之社会,没有任何社群能够,或说应自我隔绝于如此多元语境,尤其是少数族群。
比如说近些年来已有不少非华裔入读华小(某些微型华小更是非华裔生已多过华裔生),而部分国民型中学则可谓“大量”,甚至连独中也吸引了一些非华裔(包括外国人)。至于教职人员和其他员工,华校则一向即有非华裔,尤其国民型中学更是不少;此外,还听说也有非华裔加入华小董事会的。总之,诚如某些调查所发现:华小的多元族群现象还比一般国小来得显著。
另外,从宗教层面来看,尤其华小和国民型中学的多元宗教氛围,恐怕也比很多国小和国中更显然。后者往往因保守的宗教意识形态及防卫心理,不怎么开放于非伊斯兰教因素的活跃,乃至存在,如说不允许设立非伊斯兰教学会。
目前,国民教育系统里也只有伊斯兰教教育,这导致以非穆斯林为主的华小和国民型中学一般都有伊斯兰教教育,然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小和国中里则没有非伊斯兰宗教教育,所以相对上还是华教系统更堪称多元。
令人莞尔的是:总有些论者担心华校会否沦于单元化、偏执化,不利于社群间的了解及和谐相处,然客观比较,华教系统对于多元性的包容,恐怕还比国民教育系统更胜一筹!
不管怎样,随著华裔人口比数持续下降,加上政府也在栽培大量非华裔华文人才,华教系统肯定得面对更多非华裔的参与,比如更多华小和国民型中学教师,包括主任、校长等都是非华裔;甚至独中也会出现更多非华裔老师?于如此趋势下,华教仍定位为民族教育是否还具合理性?——我认为还是的,毕竟“华人”并无一定的血缘或宗教信仰条件,只要认同中华文化者,就可自称和被接纳为华人。
其实,只要非华裔在华教系统内能认可、支持承续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理念及路向,即便其不准备同时自认为华人也无妨,重点是华社本身不应自我放弃文化理想及使命,也不应偏狭地画地自限,不欢迎非华裔融入华社或华族,乃至视其如“第五纵队”般。实际上,未来不仅华校,华社的其他“二宝”,即华团和华文报,应也须准备欢迎更多非华裔的“深度参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