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拜读沈仁东校长等所编著《钟灵中学校史》,感到有点失望。虽然这部“校史”是由多位前任和现任校长、老师和校友们,根据档案和参考其他资料编写的,但它不算是“史”而只能算是一部“资料汇编”。
就以第一章〈钟灵校史〉而言,只是根据学校创办与发展的年代简述事件,有如蜻蜓点水轻轻带过,就像一盘流水账。至于其他章节皆是资料的累积。
其实,我们修校史的目的,是要探讨学校与华教发展的过程,考究其得失,总结发展的经验,激励未来。这样不但具有历史的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钟灵的发展过程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史实。华教在马来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早在清末民初,华教已在萌芽阶段,英国殖民地政府对华教是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任其自生自灭。自五四运动过后,反殖反英思潮高涨。英殖民政府恐怕马来半岛的华校师生,受到中国反殖思潮影响,而在1920年颁布“学校注册法令”。
在英殖民地政府对华教加强管制之下,钟灵学校在1922年向当地政府注册。董事部取消校长制,只设教务长职。钟灵于1923年开办初中,是马来半岛上的第一间中学。之后,钟灵中学的发展,都与大时代局势息息相关。历任校长除了提高学生学术、中英语文的水准之外,还积极参与社会及国家救亡的工作。
尤其是在中日战争期间,作为海外华侨包括新、马在内,迅速掀起救亡工作,通过种种方式,如捐献金钱,购买公债,舆论宣传等等,而钟灵董教学三位一体积极参与抗日援华运动,甚至直接从军,师生之中都出现过杀身成仁,马革裹尸的壮烈场面。
以及1942年12月8日,日军南侵攻陷马来亚,钟灵师生也与各民族组织武装力量,大家同仇敌忾共同抗日。钟灵学生及校友都有投身其中,奋勇抗敌,在森林打鬼子著名的校友有杨果、陈锡清、许庆彪、钟振康、金惠余、徐良能、徐焕南、张抗生等,他们都为保卫马来亚而壮烈牺牲者。编者在《校史》中并没有记载。
在维护华教层次,钟灵中学的学生也不落人后。在1955至1957年,钟灵中学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当时英殖民的教育政策,揭穿他们企图控制及消灭华文源流的中学,转为英文中学的意图。锺中学生的正义行为唤醒全马华人及时地捍华教,这样重大的华教事件,《校史》却没详细记录,流于语焉不详。在原书(第4及5页)的叙述也有四点错误。
其一、无心参加考试的情况,发生在8月11日,不是12日。其二、无心应考的不是全体“上午班的千馀名学生”,为数约470人的商三2班及初二11班的考试是照常进行的;以上事实,可参阅校刊复兴第11号,页47,有详细记录可查。其三、礼堂静坐“事后”,在校方强权高压下仅开除7名学生学籍,而两名老师为声援学生而遭革职则在1956年11月23日学潮之后。其四、88名学生被开除学籍是1955年7位,1966年68位,1957年的7位的总数。这是编者没有下工夫查阅及统计资料的结果。
总之,《校史》错漏之处甚多,则恕我不能在此一一指出。尤其是在文字的运用上,本书也存有许多商榷的馀地。兹以第三章为例,就有许多句子不通;“人事变动”此处用词不当,“人事变动”是指行政人员变动大;但此处只是指职称不同,还是由同样一个人掌校,只能说是“职称变更”。
这是我的愚见,尚请高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