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运动,是独立于其他社会运动,抑或是独立于他族的族群主义运动?林连玉基金的研究员江伟俊在5月13日,巴生老友会举办的讲座会中提到,华教运动应与其他具有普世价值取向的运动相互配合,相互支援,才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依我看,也可以说,全面强化大马的民主化进程,是华教的出路。只有推动全面的民主化与权力的多元制衡,才能在这大格局下保障华教的前景。
进而言之,在大马公民社会已动了起来的今日(连家庭主妇也参与净选盟活动!),华教人士也应不失时机地,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前提下,与其他合情合理的各类社会运动互动互助,方可能加速实现彼此的愿望。
此外,华社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集初也提到,由于华人人口增长率递减与年轻人华教意识一般上不够强,更须提升华教意识;若否,华教运动就可能因后继无人,而出现断层危机。毕竟,现政权无意真正解决华教问题。
有些“先进”的人物认为,华教在大马已扎稳基础,不必过度担心其前景;依我看,这种看法未免过于乐观。表面观之,华教虽似乎欣欣向荣,有名的大型独中,更因人满而变得挑剔;可许多中小型独中却经营得很辛苦,且领导层老化现象严重;若无法做好接班人的工作,以及强化年轻人的华教意识,前景并不乐观。实事求是地看,大体上言,身体力行去维护,巩固华教运动者,多为年长者,这现象就足以令人担心,也显现传播华教史的急迫性。
有些人认为,华教意识与大马意识是对立的,大马的教育政策的基本思路,也断定华教或华族意识有碍国民团结;可联合国并不如是观,联合国甚至在大力推动母语日与母语教育运动。整体上言,多元主义,生物、文化、语文多样性,已日趋成为主流,也有更高比例的有识之士认为,只有实现多元文化与多语文主义,方能保证多元族群社会的多元共存,和谐共进。遗憾的是,我国的执政者与官僚依然执著于单元主义。
比方说,最近提出的教育改革,便多围绕著技术性课题展开,而不涉及原则性的改革,如母语教育便付之阙如。其中虽有提及学习第二或第三语文,却是当作一个科目来看待。显见,单元思路依然挥之不去,而所谓重视英语,也是从功利,而非原则,基本人权的角度来视之。这也是何以,华校拨款不足,师资短缺,迁校建校,长期以来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据此,认为华教已安全无虞,应放下警戒之心,或把华教运动视为族群主义,甚或什么新侨民意识等,就未免失之偏颇。
从根源上说,华教迄今尚存,实为一个政治力量对比的结果,也就是,尽管华人没有掌握政治领导权,却至少是关键少数(Key Minority),当政局出现势均力敌情况时,其关键作用也将更为突出,而要把这个势均力敌格局维持下去,就得在政治上巩固多元主义型民主,及在思想意识上,传播多元制衡,语文人权;相互尊重、多元共生的理念;其中,更应突出人的认同可以是多层面与多层次的,而非单维度与单层次的。搞不清,或不愿意搞清认同多样性,尤其是政治与非政治认同的区别,只能说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别有居心。个人惊奇的是,有些“高级”知识人,意然也把华教运动视为有碍国民团结的族群主义运动,而非维护正当基本人权与正义的普世性人权运动!看来不提升大马民主化的强度,华教也将不易在这低民主的大环境内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总而言之,华教运动的对的方法是,加速大马的民主化,进而借这民主化力量,实现教育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