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台湾,一起“泼粪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两位中学生在台北西门町对游民泼粪,还把整个过程录影下来,上传到网站上与人分享。影片中几个男生拿著装著粪水的杯子倒在几个睡在路上的游民身上,还大声嘲笑。
据说,这几个学生都是富家子弟,玩世不恭。事件引起公愤后,家长表示愿意捐10万元给游民买衣服,也说他们的孩子已悔改并愿意从事社会服务帮街友洗衣服、关怀独居老人等。
强恕中学以有损校誉之名将这些学生勒令退学,却遭到教育局谴责,指退学并不能解决问题,应对这位学生进行辅导、谘商,让他们发自内心改过,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培养同理心。
教育出了甚么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除了阶级主义还剩下甚么?读到一篇社论“其实,你我都曾是泼粪哥”,作者提起台湾“巨匠电脑”广告,篇名是“成就篇”:巨匠之前,我是水电工,巨匠之后,我是建筑设计师;巨匠之前,我是停车场管理员,巨匠之后,我是电脑工程师。
这样的“成就”明显就是职业歧视。我们小时后也听大人说“如果你不好好读书,你就去捡破烂!去倒垃圾!”职业歧视已经普遍到大家并无察觉有不对的地方,而长辈也都用这样的观念灌输小孩。两位中学生的泼粪恶作剧,是否也是偏差教育下的产物?
台湾政府上个月提出“十二年国教”方案,准备在2014年开跑。此计画让初中三学生不再需要考试才能进入高中,高中成为义务教育的一环。此计画甫提出就引发各界讨论,其中台湾第一好的男女中学“建国”和“北一女”学生连署抗议,更欲发动静坐示威。可想而知,这些需要考试成绩极其优秀才能进入的明星高中,将来可能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谁都能读,引起许多人的恐慌。
台湾的考试制度十分惊人,上高中要考,上大学要考,上研究所要考,当公务员也要考。仿佛每一个人身上都被贴满了分数标签,在社会上的存活率也和分数成正比。
我是个非常不会考试的人,所以在中学成绩平平,也对分班制度不敢苟同,总觉得我们普通班的总被优秀班的瞧不起。如果以台湾的标准,那我也肯定考不上大学和研究所,也不会在这里写文章了。“有教无类”看似简单,我们是否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