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国青体部部长赛沙迪因发表聘请条件需通晓中文为种族歧视的言论,引起外界质疑声音。虽然他事后对外重申有关言论只是针对技职单位,惟依旧不获网民买单,要求其日后需慎言。
本期《东方热话》邀来两名上班族青年谈论企业设定掌握华语为招聘条件之一,是否涉及歧视成分又或是掌握多种语言其实已成为时下趋势。
郑鸿杰(33岁,民主行动党社青团全国总秘书)表示,掌握多一种语言从来都不是歧视;反观对于现今发展迅速的各行各业来说是优势。
“根据对方的说词,招聘条件并没有说只是要会中文,相信还有包含其它要求,如可能也需要通晓马来文。”
他认为,若在主流社会工作,必须迎合市场需求,特别是公司雇人在于提升市值,为公司争取最大的利益,故大众不该把焦点著重在中文。尤其是国内仍有许多国际公司,也许也会需要通晓法语、日语或韩语的人士。
他说,纵使是技职也可能被要求掌握外语,特别是在外资公司打工,无论是与主管沟通或工作指南都可能以外语呈现。
他以空服人员为例,并指碍于迎合外界的审美观,大部分航空公司对于职员的身材外形以及沟通能力都有所要求,所以应征者在求职前,就必须做好功课。
迎合市场需求
“如果我今天是一名胖子,若要当空少就必须减肥,现实生活就是人们只能迎合市场需求,才能适者生存。”
灵轩裔(35岁,保险理财顾问)也说,国内教育体制让大部分曾接受正统教育的国人都能运用国语。
“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和大马高等学校文凭(STPM),甚至是国内的大专院校,若要获取文凭都是需要马来文及格又或是考获优等的成绩。所以我相信大部分大马人都会国语,只是平时少用所以才显得比较生涩。”
他举例客服和保险行业,通常都必须掌握特定的语言又或是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主动及有耐心,才能应付不同顾客的需求。
他分析,眼观近年来,中国成为掌握全球经济脉络的大国之一,就连欧洲许多国家已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足见大中华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而身在多元化环境的大马人,若可以抓著这股趋势,不仅可以扮演国与国之间的桥梁,亦有望可以扩展本身工作范畴。
他补充,学习中文是一项选择,正如人们不断透过各种课程,以进行自我提升,也是为了提高本身的就业机会。
部长言论负面动摇民心
两者皆认为, 国人不该把外语学习与国内的种族政治挂钩,特别是中文不限用于国内华裔,同时也是一门国际语言。
灵轩裔坦言,部长作为人民代议士,其一言一行不仅代表国家,也是人民跟从的对象。惟赛沙迪的言论过于负面,易动摇民心。
他说,企业会根据发展规划而设定个别的录取条件,皆属正常行径。惟经政治人物的渲染,会间接令一些群体陷入“弱势”的氛围,最后只会落得自怨自艾的下场。
郑鸿杰补充,赛沙迪作为部长应该意识时下局势,比起一味强调“歧视论”,更应引领新一代年轻人主动出击,早日适应市场需求。部长的失言无形中制造种族对立,使得本地商企在雇人时产生压力,也影响国际形象,让外资却步。
二人同时称,赛沙迪虽有高学历,惟缺乏社会经验,才会忽略社会需求以及职场规则对于市场发展的重要性。
通晓不同语言 生活更便利
郑鸿杰指出,外资除了看重我国的天然资源,也重视人力资源,而我国保有多元族群已占优势,若能掌握国际外语,则能提升个人的竞争力。
“在70、80年代大家被要求必须会英语,因为‘市场为王’,所以大家争相学习;现在也一样,海外许多国家因商贸关系开始注重中文,何况国内的外资如今超过30%是来自中国。”
他称,国人不该自我局限,把眼界独放在国内,更理想的应该是把事业宏图推向国际。
他强调,可以发现学习中文不再是本地华人的权利,反而还有许多友族同胞都意识到掌握多一种语言的优势而开始接受华语教育。
灵轩裔表示,撇开国际观,掌握多一门学问或是外语,也许也会为生活带来便利。“MH370事件爆发时,各种讯息乱窜,当中还包含翻译错乱、不准确等,客机家属被迫四处奔波找人翻译。其中就有通晓中文的巫裔同胞,可直接理解中方释出的消息,而无须等待第三方告知。”
他强调,掌握多一门语言不一定是用在赚钱,很多时候也是为自己带来便利,甚至可以善用自己的知识协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