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过后的半个月,就是九皇大帝圣诞的来临。这短短9天,不只是华人社会一个重要的道教节日,在槟城更是举足轻重的民间节日。九皇大帝这个神明,在以福建人居多的槟城,更被广称为九皇爷,只不过,槟城人会很有默契地把九字念为“kiu”,而不是“kow”,以免与狗字在福建话谐音,对神明不敬。
有关九皇爷历史典故,问起很多老一辈,其实他们也说不清了。只知道你问10个人,几乎有8个人会跟你说,虽然不知道九皇爷长什么样子,但深信九皇爷很灵,不管是求财或求平安,有求必应,因此,善信才会每年增多,更有逐渐年轻化的现象。
《东方日报》访问槟城一家拥有112年历史的斗母宫的庙祝陈业和,通过他管理斗母宫逾5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九皇文化的一些历史典故及禁忌。另外,也访问一名斗母宫乩童庄道杰(59岁),数十年来,他会在九皇大帝庆典期间,在获神灵附身后表演以铜条贯穿脸颊、下油锅炼风油、扔抛在火炉中烧了三天三夜的铅球等。
这2位受访者将娓娓道来九皇大帝庆典期间丰富多彩的拜祭仪式,让我们了解这个源自中国的道教信仰,如何在南洋,尤其是槟城结出丰盛的果实。
供奉九皇大帝的庙宇,一般称为“斗母宫”,创立于1902年的槟城头条路斗母宫,历经百年历史,迄今仍是香火鼎盛,远近驰名。
槟城头条路斗母宫庙祝陈业和表示,有关九皇大帝的来源众所纷纭,有说法称九皇大帝是清乾隆年间天地会创始人万云龙与他的儿子、结义兄弟、部众将领共9人的合称。
风俗传至南洋
乡民畏忌公家,只好以“九皇大帝”的名义奉祀,风俗日渐传至南洋。
另说,清时,9位天地会反清复明的志士,率领群众在闽南起事抗清,却兵败被斩首于海畔,首级被掷入海中,死后冤魂作祟,托梦要求奉祀香火,但因其为叛乱罪处决,怕遭官府株连,无人胆敢立神位、作功德,于是部众取了一只香炉,点起9盏明灯权充神位来祭拜。
还有一种说法是,贵为王妃的斗母于莲池沐浴时,忽然受到感应,诞下莲花九苞,化生九子,也就是九皇了。
这些历史典故已无从追究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不过,却从没影响善信们继续膜拜九皇的诚心。
善信较集中 北马最热闹
槟州华裔群众对于九皇爷圣诞的重视,可从九皇爷期间,大街小巷黄旗飘扬的盛况看出。据了解,中马及南马人也有庆祝九皇爷圣诞,但却没北马的大型及热闹。
马来西亚斗母宫九皇大帝总会会长拿督李贤源受访时说,全国各州都有设立九皇庙宇,包括华裔群众居少的吉兰丹、沙巴、砂拉越、玻璃市及浮罗交怡,只是各州的庙宇数量多寡不一。
“马来西亚斗母宫九皇大帝总会共有70个会员,若要真正算起来,应该有100多间九皇庙,只不过一些因为是没注册的私坛,所以没加入总会。”
他表示, 在华裔居多的槟州、双溪大年、安邦及怡保,九皇庙宇较多,善信也随著增加。由于很难统计,他无法告知九皇信徒的人数。
“有一些是持素10天,有些是3天或1天,很难估计人数。”
他说,北马的九皇爷诞比较热闹,可能是因为北马区的九皇庙宇比较多,理事们落力推动,并在庆典期间拜访友宫互相交流,所以善信比较集中。
他表示,九皇善信不仅局限于华族,部分印裔友族也会加入。
持素须换专用炊具碗筷
持九皇斋的善信,所吃的素食必须不沾蛋奶,甚至连炊具及碗筷都要换上素食专用的,以免吃得“不干净”,触怒神明。
在九皇庆典期间,特定场所是只开放予圣洁者进入。以头条路斗母宫为例,该庙宇的三楼供奉九皇大帝,被称为“净素殿”,即清净及持素的意思。
陈业和说,宫里神圣的仪式都会在净素殿进行,如九皇大帝庆典期间,善信可在凌晨及下午到来聆听经文,听经后,有些信徒会在黄帘前跪爬、叩拜及祈求。为了保持该殿的庄严,殿内有诸多禁忌,如需持素、净身、不可喧哗、连上下楼梯都得依照同样的方向。
斗母宫乩童庄道杰进一步讲解九皇爷的禁忌,他说,善信们进入斗母宫膜拜时,最好是穿上白色或素色服饰。
他说,善信们手持的清香,是黄色香,不像祭拜其他神明时的红色香。
“祭拜的水果及糕点的颜色,最好以黄色为主。”
善信最须谨记的潜规则是,在九皇爷期间,只有持素的善信,才能进入斗母宫祭拜。并且许愿后若能愿望成真,务必回来斗母宫答谢神明并兑现诺言。